第496章:召回永王(1 / 5)

“臣黄得功,叩请陛下金安。”

“靖南公起来吧,看座。”

黄得功这个人,生的人高马大手长脚长,豹头环眼络腮胡子,那副尊荣很是有几分“张飞张翼德”的样子。

大马金刀的踞坐于下,没有多余的弯弯绕绕,一张口就开门见山的说明了来意“臣忽闻陛下龙体有恙,极是惶恐,这才急急慌慌的赶过来。”

黄得功这人看似粗鲁无谋,其实却是粗中有细,他知道无旨进京是违规之举,甚至可以算是一种罪行,所以并没有贸然进城,而是老老实实的在城外等候召见的旨意。

他私自离开驻地,这本身就已经违规了,但终究特事特办而且有皇后的“懿旨”,在没有真正进城的情况下,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若是皇帝拒绝召见他,那就说明局势已经非常严重了,黄得功一定会马上调集人马做好应对一切变故的举措。

好在皇帝召见了他,而且皇帝的气色看起来并没有皇后说的那么严重。

“靖南公的拳拳之心朕是知道的,能够在这个时候赶过来,朕亦明了。”复隆皇帝故意用一种轻描淡写的语气说道“说来也是朕命中注定当有此劫数,被那鹿一撞竟然落水,以至于不省人事。好在救治及时,已无大碍了。”

皇帝说的云淡风轻,把一场险些要了性命的意外轻描淡写的说出来,其实就是为了证明“我真的没事儿”,你们完不必大惊小怪。

“陛下百灵护体,自然可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奈何陛下终究身系天下,连臣都惶恐成了这个样子,下面的文武群臣并天下黎庶若是知道了,肯定吓的半死。”

“朕并无意公布此事,免得无事滋扰横生枝节。”

“陛下无碍,臣也就放心了,那些个伺候不周的宫人需狠狠的办他们,弄出这样的事端,不砍下几个脑袋他们就不会长记性。在这个事情上,陛下切莫仁慈。”

黄得功说道“得亏是陛下有金玉之,若是有什么不忍言之事,这天下还怎得安稳?”

出了这种事,就算是那些个宫女太监没有过错,肯定也要狠狠的惩罚一番。

幸亏皇帝并无大碍,真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这天下可就要乱了呀。

明明是在说宫女太监们的过错,其实就在暗示皇帝的身体状况干系重大,绝不能掉以轻心。

顺着这个话头说了几句之后,黄得功很自然的转过了话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这次意外事故“若是天下臣民知道了这个事情,还不晓得会担心成什么样子呢?要是早立太子,或许会好些,至少能安天下之心。”

皇帝出了意外,就想到了立太子,这话说的有些诛心。

若是皇帝心情不好,直接就可以怼回去在这个时候你提起立太子的话题是什么意思啊?

是不是盼着朕吹灯拔蜡一命呜呼啊?

但黄得功的身份摆在这里,尤其是他的实力,更主要的是立太子这个话题早就有了,并不是因为皇帝出了意外才专门提起的。

所以,皇帝找不到发作的理由。

当初,皇后刚刚生产的时候,就有些好事之人,也就是所谓的“热心人”提出了立太子的说法这位皇子是复隆皇帝的长子,又是嫡出,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成为太子的概率无限大。

人们明明知道不大可能立一个婴儿为太子,明明知道立太子是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才会考虑的事情,但却早就有了“拥立”之心。

明明知道立太子的说被皇帝驳回,却还是主动提出来,这可不是无用功,而是为了以后巴结太子。

巴结上了太子,就等于是给自己的将来做好铺垫,如此惠而不费的好事当然会有无数人趋之若鹜。

现在的黄得功又一次说起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