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新令(3 / 4)

于这个问题,安宁公主曾经无数次的提醒过,但他却毫不在意。

“这学举之法,就是姐姐的手笔,我不过是协从而已。”

这是一句实话,因为这个“学举法”的细节大多是出自安宁公主之手。

事实上,新朝的很多政令都是出于安宁公主,而不是皇帝。

这当然是因为安宁公主曾经协助复隆皇帝处理过很多政令,对于这种事情自然是驾轻就熟,而皇帝在更多时候只是一个签字的机器,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

在很多时候,皇帝都曾经不止一次的正式提起过:“姐姐处理政务国事,比我老练的多。要不是因为……姐姐做个女皇也未尝不可。”

作为一个皇帝,却说别人才是更称职的皇帝人选,这种话题对于永王这个皇帝而言,并不觉得犯了什么忌讳。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成是皇帝,哪怕现在的这个大明天子的身份,也不过是一种过度而已,为了实现政局的平稳,为了这三万里河山的整日利益而做的一种过度。

“你又瞎说了……”这话刚一出口,安宁公主马上就后悔了,虽说姐弟二人的关系极为和睦,但弟弟毕竟是九五之尊的大明天子,怎么能使用“瞎说”这样的字眼呢,所以她马上就做出了纠正:“这种话以后还是不要再说的好,哪有女子为皇的道理?”

“怎么没有?唐时的则天皇帝不就是现成的例子么?”

“周武代李唐,那是篡夺,终究上不了台面。”

“姐姐和我一样,都是先皇嫡血,怎么说也是正统了吧?”

“此类话语,再也休要提起,若是被别人听起了,说不得会有什么样的风言风语传出来呢。”

就在姐弟二人闲谈之际,皇后来了。

永王没有妻室,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皇后、妃嫔。

在宫里头,说起皇后那就只能有一个人:前朝复隆皇帝之后翁氏。

大明朝素来就有善待前朝皇后的传统,崇祯皇帝和天启皇后张氏的关系就极其融洽,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虽然已经改朝换代,却依旧遵循了这个传统,前朝的翁皇后并没有搬出去,甚至没有搬出只有皇后才有资格住的清宁宫,她依旧住在那里,衣食供奉以及一应带待遇保持不变。

崇祯皇帝的子嗣,前朝的复隆皇帝也好,现在的永王也罢,当然也包括在事实上执掌政务的安宁公主和年纪最小的昭仁公主,都秉承了父辈的优良传统,至少在这“节俭”二字之上,酷似当年的崇祯皇帝。

衣食用度已经诸般做派,都遵守着“能省则省”的原则,从不追求奢侈华丽,甚至已经到了抠门的地步。

翁皇后亦不是奢侈之人,至少以前不是。

但是,自行复隆皇帝驾崩永王登基之后,这种状况就有所改变了:按说她这样的一个前朝皇后,就应该事事低调才对,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她总是时时刻刻都在彰显着皇后的身份,总是有意无意的摆皇后的排场,似乎不怎么做别人就会忘记她的皇后身份一般。

哪怕是在宫内,也总是前呼后拥,有事没事就穿着皇后的礼服在众目睽睽之下游走一番、这一次也不例外。

在很多人心目当中,皇后天然就比皇帝低了一个等级,至少是低了半级,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从礼仪上来,历朝历代的皇后都是和皇帝本人平级的。

至于说能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略略的见过一个浅礼之后,安宁公主赶紧亲自动手,给翁皇后搬来坐器,又行过了家里这才正式问起皇后所为何来。

“近闻朝中有人议论起陛下的婚事。”翁皇后大马金刀的坐在那里,看都不看安宁公主一眼,而是直视着皇帝:“陛下大婚之事,不仅只是国事,还是家事,本宫亦是操心的,专门过来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