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雄辩之士周公瑾(1 / 2)

骑砍三国之御寇正文卷81、雄辩之士周公瑾刘表生平阅人无数,可如周瑜这般风雅个傥的人物却也是头一遭见,一边心中暗赞不已,一边转向鲁肃,毕竟此人才是正使,随口问道:

鲁肃点了点头,正要说话,一旁的周瑜却微微一笑,大言不惭道,说着,对刘表拱手道:

刘表闻言一怔,还未说话,左侧一个武将却是闻言大怒,不顾风仪便直接站起,指着周瑜叱道:

说着便对殿外高声喝道:

那武将话音刚落,却听另一边一个文官急忙站起,

那武将正是蔡瑁,闻言冷哼一声,

说着,再一次转首进殿的士卒,恶狠狠地指着周瑜道:

眼见士卒们便要上前擒住周瑜,鲁肃大急,正要说话,却见公孙竖已是挺胸出列:

「如今呢,俺们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远来襄阳,你们不殷勤接待也就罢了,竟将俺们空闲投掷,居然见也不与相见,如今好容易见了面,还偏在外头摆放下士卒,摆下士卒也就算了,入了你们的殿内,你们还又吵吵嚷嚷,喊打喊杀,如今还要以刀棒对待...「

说着,顾盼左右,又转向主位的刘表,攘臂嗔目,厉声喝道:

蔡瑁愈发生气了,正要发作,却见主位上的刘表突然摆手说道:

眼见蔡瑁悻悻落座,方才侧目周瑜三人,微微一笑道:

目光又望向周瑜身上,见他神清气爽,面容平静,全然不见半点彷徨局促,似乎丝毫没受方才风波影响一般,不由印象愈发好了,温言说道:

自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便实行二名之禁,后面虽然光武帝刘秀虽然复兴汉室,但这种规定却依旧被继承了下来,更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导致东汉甚至后面的西晋无论高低贵贱,皆以单字取名。

而若是单姓再加上单名,便经常会出现人名重复的情况,这也导致汉晋时期,时人自报家门,一般会加上自家的籍贯,以免出现误会。

周瑜不卑不亢地回道:

刘表的神色愈发和缓了,连连点头:

对方既然客气起来,周瑜也不介意先说几句好话,「瑜一路南下,途经数郡,皆土掩白骨

,荒草杂生,生民之可怜不幸,让人泪下,惟进得荆州,却见商船络绎,百姓人人面有喜色,又有那学馆启蒙幼童,读圣人儒经,声声入耳,足见刘公治政有功。」

听到这话,刘表面有得色,嘴上却谦虚起来:

周瑜微微一笑,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客的目的各有不同,如张仪、苏秦者为的是谋取富贵,而如子贡者,为的是排难解纷。

这时右侧又有一荆州文吏站起,嘲笑说道:

相比谋取富贵的纵横家张仪、苏秦,排难解纷的子贡在儒生心中的形象要好不少,不过子贡人生最大的污点便是在齐国攻鲁时,不论他如何游说,齐国人只是坚持一个极为简单的观点,您说得很有道理,然而我们要的是土地,不是要听您的道理,最后大举攻鲁,直到都城十里外,重新划定两国边界。

这个故事后面被韩非子引入《五蠹》,称,所谓的机智善辩根本不是保全国家的方法,只有提高自己的实力才是生存的正道。

周瑜闻言笑了笑,问道:

那人傲然回道:

周瑜点了点头:

,莫非也赞成其的看法,儒生乃五蠹之一么?」

庞季哑然。无言以对。

周瑜又说道:

就算韩非子说的都是事实,子贡确实虽经出使而不行,导致了的后果,但是他却也的确有过的成绩,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时,殿上诸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