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河套问题(3 / 3)

宣德大帝 半老夫子 217 字 2022-02-06

、学堂等培养,进入朝堂做官,将宗室身份转变为普通的官员身份。

这些条件晋王系一直都在犹豫,现在的晋王系当家人是朱钟铉,袭封晋王三年,到如今也只是个十七岁的少年。按辈分是朱瞻基的侄儿辈。不同于他的爷爷和父亲命运多舛,他出生时爷爷已经恢复爵位,从小就在蜜罐子里长大。

就算是改封河套也对他没有任何的影响,一样可以过得无忧无虑,然而父亲在他十四岁便撒手人寰,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等到他主政晋王国,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烂摊子。

这位少年亲王现在恨不得赶紧把这个亲王的帽子甩掉,把这个烂摊子交给朝廷,这三年来,他不止一次上疏希望朝廷接管晋王封地,可是朝廷却迟迟给不了答复。

最主要的就是双方的价钱谈不拢,朝廷希望一次性买断,从此晋王一系做为普通百姓在大明生活,以后做什么营生都不受朝廷限制。

可是晋王一系却希望保留爵位,把藩地献给朝廷,朝廷每年继续给予俸禄。这样的条件朝廷怎么可能答应,好不容易将这亲藩的负担给踢出去,难道还要再收回来吗?

而且这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了晋王一系的例子,其他藩王也要求如此安置,朝廷是不是也要这么安置吗?

这样要求朝廷根本没有可能答应,不过晋王藩地的事情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若是再不解决,恐怕在土默特部落的袭扰下,整个晋王国可能就会崩溃,这会使得大明完全控制草原的政策失败。

这一次朱瞻基去东胜卫正好可以顺带解决一下这个问题,晋王一系不同意一次性补偿协议,最主要的就是担心子孙不肖,败光了家产,堂堂的朱家子孙最后连饭都吃不上,那就成了天大的笑话。

君臣几人最后议定明天开春出兵西北,朝廷只出兵两万人马,再从各个部落召集三万骑兵,组成五万联军,配合着哈密卫的两万边军,这些人马完全能够与西北的钦察汗国与亦力把里有一战之力。

主帅的人选定下了辅臣王骥督师,陆军部都督方政副之,率领两万羽林军出征西北,两万羽林军分别由,方瑛、石亨、李震与也先四人统领。

这四人是大明新一代的出头的将领,方瑛是方政的儿子,更是皇帝的女婿,那可是妥妥的炙手可热的新星。石亨从一个小兵在羽林军中摸爬滚打二十多年,如今已经是羽林军中的中坚将领。

李震也是名将子弟,他的父亲是陆军部副提督李谦,也先更是瓦剌王子。这是个大明朝新生代将领的豪华阵容。

四人中,方瑛与也先还在西南镇守,要等到年底才能返回京城,同时各个部落的兵马也要有一个集结的时间。

最后的集结地就定在了东胜卫城,各个部落都必须根据自己的部落人口比例出兵,尤其辽东与奴儿干地区的部落。

年底的时候,王瑾率领舰队返回了天津军港,当他登上陆地之后,很快就发现了已经通到港口的铁路。

铁路部已经将铁路修到了港口,船上的货物在港口就能直接装上火车,王瑾第一次看到了蒸汽机带动的火车。

王瑾没想到自己离开大明两年,这蒸汽机竟然真的制造成功了。他看到火车头的第一想法就是若是能把这个蒸汽机装到船上,在逆风的时候用蒸汽机推动,是不是就不用在逆风的时候走之字形航行了,那样就能把航海的时间大大的缩短。

若是能够将蒸汽机装到军舰上,光是节省下来的航海时间,原本一年只能走一个来回的航程,可能半年就够了,这样节约下来的时间成本就会转化为货物的运输量,能够极大的降低运费成本。

海外有那么多的好东西,可是因为运力有限,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好东西就放在海外而运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