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天师之争(1 / 2)

道门宗师 三曜道长 2247 字 2个月前

回观之后,便立即召集众弟子前来商议。只是这事来得太过于突然,完全没有任何头绪,每个人冥思苦想之后,仍是毫无办法。

师父在传达天师法令时,亦并没有提及任何的细节和信息,由此可见对方消息封锁之严密,行事之机警细心,实非过往之事可比。

三鲲师弟前一阵闭关修行,亦尚未出关,许久都未曾有过消息。

我亦试着用圆光术及奇门推演,却发现其中没有任何的信息可用。

一时间,竟陷入了困境。连续三天,一群人冥思苦想,也都是条条路径都行不通。

第四天一早,一群人正在抓耳挠腮无计可施之时,忽报有两位老人家来访。进得来时,却是童建华,童建业二位兄弟。

寒暄已毕,因问二位老先生缘何到此。

童建业道: 我二人自前冰释前嫌以后,生活逐渐恢复平静,本想着有生之年再也不过问江湖之事,奈何呀,天不遂人愿,我这次是带着任务来的。

我诧异道: 难道厚土宗也知晓了天师印的事情?

童建业道: 天师一脉,自东汉以来,乃是我华夏道宗共同的祖师,也事关华夏道统的气脉,我们宗派也一样接到了天师法旨,要全力以赴,维护我道家正统。这才命令我二人前来,相助一臂之力。

正说话间,又报有人来访,进得门来时,却是臧卜天带着福地洞天的几位首领前来,竟是也接到了天师法旨,前来助阵的。

此后一天之内,陆续到了几批各派人士。

就连水木先生这样的江湖人士,也闻讯而来。

越是如此,我却越觉得心里阵阵恐慌。天师集结起天下各大门派的精兵强将,聚到此处供我调遣,由此又引来了众多非道门的江湖人士。 可见此事已经绝非丢失了一件东西那么简单,就如童建业所说,事关华夏道统的气脉,当此之时便可见我华夏民族之心, 散是满天星,聚成一团火。 平时各自星落各地,有事时振臂一呼,则八方相应,众志成城。

水木先生的组织遍布四海,因此在打听消息方面,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来之前,便已经收集了多方情报,此时眼看人已到齐,他便将收集到的讯息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此事还要从63代天师张恩溥说起。

民国十三年(西历1924年)左右,张恩溥接任为天师道掌教,此时的中国处于兵荒马乱的状态,甚至因为战乱等因素,张恩溥的天师府还曾一度遭到冲击,因此,在北伐战争前后,张恩溥选择前往上海一带生活,并且传播天师道。

解放战争初期,张恩溥对时局关注不大,继续从事传教活动,希望天师道能在自己这一代实现中兴,但是,随着1949年的来临,对于前景,张恩溥开始犹豫起来。

这时,老蒋也派人来找张恩溥,要求张恩溥跟自己一起前往台湾——和张恩溥一起被邀请的,还有孔府圣裔和章嘉尊者。对于老蒋来说,这三位可以视为儒释道三教的正统代表,表明自己的地位。

老蒋的盛意拳拳,也让张恩溥下定决心:还是去岛上比较有发展前途。

到了台湾以后,张恩溥在台湾开始传播天师道,并且还筹办了天师府在台的办公地点,由于宝岛历史上,接触天师道传教有限,加之日治五十年时间,殖民当局对道教采取零容忍态度,因此,宝岛的道教痕迹几乎消亡殆尽——对于殖民者来说,佛教可以存在,因为佛教来自印度,日本也有佛教,但是,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故而,不得在岛内存在。

张恩溥到了宝岛以后,将遭到毁灭性打击的道教,复兴了起来,并且还前往东南亚各国进行传教活动,在客观上,提高了道教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地位。

1969年,张恩溥去世。

按照正一天师的以往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