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都给我疯(3 / 4)

Z世代艺术家 起酥面包 4235 字 1个月前

》一文中的哲思,非常优秀,但是显得过于积极,我们都知道,那不是真正的方星河君,至少不是完全的方星河君。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这篇文章的本意是反击和批判,他没有必要将那种残酷之美尽数展露,我对此深感遗憾但仍然认为它极具力量且恰到好处。

在方星河君的艺术世界里,他是一切的统治者,强壮矫健的百兽之王,他的哲学理应积极,理应堂皇,理应浩荡。

这对我们日本传统哲学是一种极其有益的补充。

它充分展现了大国子民在面对霸权时应有的态度,是指导我们新一代年轻人如何为国家为民族展开积极自救的重要指引……”

日本的讨论看似歪得厉害,其实自有其国情在。

平成废宅是在2005年之后被总结出来的,但他们可不是在2005年才出现的。

其实早在1991年开始,泡沫经济崩溃,日本进入“失落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就业冰河期里的年轻人们不再拥有稳定的工作,只能成为非正式雇员,他们就开始在日渐成熟的宅文化里摆烂下流。

“下流”不是流氓,而是向下流动的专用日本术语。

当一种社会现象,开始被总结提炼出专用术语,那么情况的严峻性可想而知。

恰逢此时,方星河的新文章精准通过“个人自由主义”,切入日本社会的大疾。

因此,日本文化界和韩国一样,瞬间高潮。

理由不一样,原因不一样,但狂热程度一样。

铺天盖地的解析文章,以及引申出来的诠释和论述,占据了大量的纸媒版面,也占据了大量的网络空间。

虽然本质上还是借着方星河的经,唱着自己的戏,但这一次混合了《英雄》本身的精彩,自然掀起了巨大的波涛。

数不清的年轻人孤身走进影院,安安静静的看电影。

看完之后,回家抄起键盘。

“板载!是比浪客剑心更加精彩的动作电影!”

“我喜欢他们的死,浪漫灿烂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我不懂哲学,但是方星河殿下让我落泪。”

“少扯那些没用的东西吧!电影本身和文章根本是两回事!”

“电影很好看,但文章更棒,思想的共鸣远比乱七八糟的打斗更能带给人触动,感谢这部电影让方星河殿下再次动笔。”

争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一次,没有人批评电影,争议都集中在文章上。

但热度没有别处可以释放,只能释放给《英雄》。

因此,《英雄》在日本的票房同样一路狂飙,像是失控的火车,轰隆隆撞开前面的一切。

当前的全球第二大票仓,正在酝酿一头怪兽……

……

老派的欧洲,尤其是鹰国,简直爱死了方星河的《中美方世》。

《泰晤士报》第一时间转载,并且引发热烈评论。

“是的,美国佬惯于玩弄双标价值观,里面一套外面一套,上面一套下面一套,套套不同,套套虚伪,既无绅士之品格,又无勇士之果敢,只有洗不尽的强盗习气,令人作呕。”

“Star river以一种难以想象的犀利,破开了美国政府和美国资本批在身上的华丽外衣,真切地看到里面那具臃肿、腐烂、褶皱、恶臭的身躯,令一切大白于天下。”

著名的英国文学评论家查尔斯对此发表长篇大论。

“他们的《独立宣言》撰写得确实颇具诗性,但您不觉得有趣吗?那些一面在费城大厅高呼人人生而平等的绅士们,回到庄园后却能心安理得地继续享用黑奴伺候的晚餐。这种认知失调简直堪称殖民美学的典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