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安享晚年的归途(2 / 4)

想起这辈子所经历的种种磨难,无数次在生死边缘挣扎,魏大人的恩情,他们无以为报,如今这般大恩,更是让他们满心感动,却又不知该如何表达。
刘强思索片刻,开口说道:“大人,夫人,这一路路途遥远,您二位年纪又大了,路上无人照料可不行。要不,我们去送送你们吧?”
刘家坤也连忙点头,急切地说:“对呀,大人,夫人,这一路上,你们肯定需要有人照应,就让我们去送送吧。”
魏卓卿看着眼前这两位真诚的年轻人,心中满是欣慰,沉思片刻后说道:“你们俩只能去一个。这家里也不能没人啊,得留一个照顾地里的庄稼,还有院子里的猪羊。要是我还年轻些,哪能让你们操心这些。至于谁去送我们,你们俩自己商量吧。”
刘强转头看向刘家坤,诚恳地说:“还是你留在家吧,家坤。我对种地实在不在行,这一去,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要是误了农时,咱俩往后可就得饿肚子了。”
刘家坤重重地点点头,说道:“行,家里的地确实不能没人管。那你就代表我去送大人和夫人,我把家里的事儿都安排好。”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此后,魏卓卿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行装。他心中挂念着夫人,深知夫人年事已高,既不能长时间走路,骑马更是吃不消。思来想去,觉得最好能打造一辆轿子车,让夫人在旅途中能舒适些。
魏卓卿赶忙将村子里手艺精湛的木匠们都召集到一起。众人围坐,他将自己的想法详细地告知大家。这些木匠们皆是能工巧匠,脑袋一转,点子便如泉涌般冒了出来。
一番热烈的讨论与合计后,他们精心设计出一款独具匠心的马车。这辆马车,内部空间宽敞,设有可供睡觉的地方。车顶上支起一个厚实的篷子,既能遮风挡雨,又能遮阳蔽日。车内,铺上一层柔软的干草,再放上褥子、被子,瞬间就变成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小窝。
临行前,魏卓卿找到刘家坤,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家坤啊,我们到了长安,会常给你写信的。你要是有啥事儿,就找村子里的秀才,让他帮着写信给我们。”
刘家坤眼中满是不舍,紧紧握着魏卓卿的手,用力地点点头。
魏卓卿是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他掐指一算,将离开小李庄的日子定在了春分这一天。此时的中原大地,早已褪去冬日的寒意,渐渐回暖。田野间,麦苗青青,小草嫩绿,都争先恐后地吐出新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出发那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刘强稳稳地坐在马车前,手持缰绳,准备启程。魏卓卿骑着一匹矫健的马,跟在马车旁。一切准备就绪,他们便缓缓上路了。
一路上,清新的新春空气扑面而来,那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香气。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皆是新绿,如同一幅展开的画卷,美不胜收。
魏夫人坐在马车里,透过车窗,看着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心中满是感慨,不禁对魏卓卿说道:“阿弥陀佛,老爷,你瞧你造的这车,可真是好啊!不管刮风下雨,都不怕,坐着比那轿子还舒坦呢。还有你选的这出行日子,往后天气是越来越暖和了,阿弥陀佛!”
魏卓卿听着夫人的夸赞,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你坐着舒服就好,我和工匠们这一番心血,也就没白费。说起来,咱们可都是托了女儿的福啊!”
“阿弥陀佛,托女儿的福啦,阿弥陀佛!” 魏夫人双手合十,满脸笑意。
说起周兴,那也是一段渊源。周兴在担任禁军总教头的时候,结识了如今的内务府大总管。那时,这位大总管还只是个籍籍无名、毫无地位的普通太监。在他遇到困难、陷入困境之时,周兴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给予了他帮助。这份恩情,大总管一直铭记于心,对周兴心怀感恩之情。
此次紫云庄园的大规模修缮,所有费用皆由大总管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