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齐鲁之行(2 / 5)

两宋传奇 东方唐宋 6186 字 2个月前

连冷笑道:“一派胡言,改来改去,令人费解。”

张明远问道:“大人,这齐州济南府曾经可有一个叫做曾巩的知州?”张叔夜点了点头,喜上眉梢,介绍道:“我到了济南府就去祭奠曾巩。你们居然知道他,不错。”

张明远等人便齐声道:“那就劳烦大人介绍一番了。”张叔夜喜道:“好,我便说说看。熙宁二年,在京城任职数年的曾巩,因在王安石与司马光关于变法的争执中把两边都得罪了,遂向神宗皇帝提出请求,想要外调到地方做官。神宗皇帝很舍不得,但还是安排曾巩出任越州通判。”

子午道:“这个官,名字挺好听。”张叔夜道:“曾巩到任后,便察民情、访贫苦、探虚实。越州从酒坊征收赋税,供衙门使用。酒坊钱有限,不够财政开支,不足便分摊到老百姓身上,还明文规定,确定了七年。期限已到,衙门却仍旧重税,横征暴敛,没有按规定停征。曾巩得知后,马上停止了这笔赋税的征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张明远喜道:“可见曾巩做官,真是为民请命了。”

张叔夜饶有兴致之际,又介绍道:“后来啊,碰上饥荒,灾情很严重,民生很凋敝。曾巩便安排人广贴告示,要求各县富户如实申报自家粮食的储量。富户们申报上来储量达到十五万石后,他立刻发布政令,要求各地富户以比仓粮价略高一点的价格向百姓出售粮食,从而使饥民能就近购买。曾巩还筹集了五万钱,借给农户购买种子。”

普安叹道:“此乃雪中送炭。”众人皆深以为然,张叔夜也点了点头。

子午问道:“大人,曾巩在济南府又有什么政绩呢?”

张叔夜道:“听说济南府当年有一周姓富户员外,其子周高为富不仁,横行乡里,民愤极大,但周家势大能动权贵,又与地方官沆瀣一气,寻常百姓家根本不敢惹。曾巩初来乍到,却并不畏惧,一面按兵不动,一面偷偷搜集证据,最终将周高法办。当年章丘一带有一伙叫做‘霸王社’的土豪,他杀人越货,无恶不做,曾巩使出美人计,让这厮放松警惕,暗地里派兵将他们悉数抓获,将三十一名罪犯判刑,发配儋州去了。曾巩还在齐州开创了‘保伍’之法,以五户为一保,监督出入,实行外乡人登记,有盗贼则鸣鼓相援。通过曾巩的治理,齐州盗劫情况好转,明显下降,由暴乱多发之州变成了平安之州,风气为之一清。”张明远听了喜上眉梢。

张叔夜又道:“曾巩既勤政,又务实,凡事能求真务实。为治理黄河,朝廷从各地调集民工,要从齐州调丁两万。当曾巩听说一些地方的户口有漏登和瞒报现象后,马上决定普查人口,从下至上,层层上报,反复核实,最后发现,九丁抽一就能满足征丁之需。他的这一务实作风,使许多寻常百姓免去了徭役之苦,减轻了他们的负担。曾巩在齐州的政绩还有他推行王安石的新法,济南府农夫乐于耕种蔚然成风。曾巩还修建齐州北水门,疏浚了大明湖。后人在千佛山建曾公祠,在大明湖畔建南丰祠。这南丰祠祭祀的是南丰先生,告诉你们也无妨,南丰先生就是曾巩。”听了这话,众人意犹未尽,赞不绝口。

武连问道:“大人,后来曾巩一直留在齐州么?那老百姓一定欣喜万分。”

张叔夜摇摇头道:“可惜,熙宁九年,曾巩调任洪州知州,兼江南西路兵马都钤辖(武职,主要负责防务)。齐州老百姓撑起万民伞夹道欢送曾巩。”费无极道:“曾巩的名气估计就是在齐州做官得来的。”

张明远笑道:“他还是个文人墨客,那《墨池记》 ,莫非师弟忘记了?”费无极道:“小时候还背诵过,自然记忆犹新。”余下道:“大人快说说看,曾巩到了洪州又当如何?”

张叔夜道:“任职之初,恰逢瘟疫流行。曾巩赶紧调配救灾物资,迅速命令各县、镇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