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复活(2 / 4)

要比想象中弱的多。

根据前线发回的报告,即便是没有英军的加入,奥斯曼人和俄国人也会进入相持阶段。

当然即便是有英军的援助,奥斯曼军队也没有反攻的能力。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烂仗,比的就是耐力,看谁先耗不下去。

不过约翰·罗素更没想到的是沙皇的疯狂,他居然直接选择进攻伊斯坦布尔。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参战也是迫不得已,毕竟万一奥斯曼家族落在了俄国人手中,再让俄国占领了伊斯坦布尔,那么恐怕俄国人会把奥斯曼帝国的遗产吃个精光。

这是英国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结果,他也只能顶着国内外巨大的风险发动战争。

事实上之前尼古拉一世对英国的态度还是比较暧昧,所以整个英国政府都是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希望俄国能再次接受和谈。

然而从开战至今,英国已经先后派出了几批外交官,可大多数连沙皇的面都没见到就被赶了回来。

更加诡异的是尼古拉一世本人似乎对奥地利帝国一点怨言都没有,俄国的上流社会则是对战争毫不关心。

民众们倒是很关心战争,但与其说是关心国家大事,倒不如说是他们更关心自己。

除了沉重的税收之外,俄国的兵役也非常可怕,甚至可以说是残酷。一次性服役25年,这对于此时的很多人来说就几乎是一生。

尤其是对于那些贫穷家庭来说,失去一个年轻的壮劳力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这不仅仅意味着经济上的崩溃,甚至连整个家庭的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后世电影中俄国老兵回乡与家人团聚的场面大多是艺术加工,实际上即便他们能回到家乡几十年的岁月也足以泯灭他们所熟悉的事物。

子欲养而亲不待。儿童相见不相识。这两句反而更加现实。

在这种内部矛盾的重压之下俄国的底层对奥地利帝国的行为也谈不上有多恨。

这让原本等待俄奥矛盾爆发的罗素勋爵感到十分无奈,一切的始作俑者却在安然地享受着战争带来的红利,甚至是在两头吃。

此时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资从奥地利运往俄国,当然英国人也能从希腊拿到奥地利帝国送来的商品。

终于有人说道。

“这么耗下去肯定不是办法,或许当初就不该开战。”

约翰·罗素颇为无奈地回道。

“如果没有我们,奥斯曼早晚会完蛋。”

“很好,现在轮到我们要完蛋了。”

戈登首相毫不相让地说道。

——

“我想现在不是该争论这些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快想个破局之法。否则我们没被神圣同盟耗死就要先被国内的那些泥腿子推翻了。”

约翰·罗素也明白不是内斗的时候,所以他直接点出了问题的关键。战争压力太大需要尽快结束战争。

然而很明显后一个问题更吸引人的注意。

威廉·格莱斯顿立刻接着说道。

“嗯,我听说是个德意志人在煽动,亏他还说是来英国寻求政治庇护的。”

陆军大臣亨利·佩勒姆听了之后十分愤怒。

“怎么会有这样恩将仇报的人!”

约翰·罗素分析道。

“我看八成是奥地利帝国派来的间谍!果然奥地利人亡我之心不死。我得给奥地利帝国找点事情做。”

“他们不是刚刚吞并了突尼斯?这还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

戈登首相十分不满地说道。

乔治·维利尔斯摇了摇头。

“那你们在做什么!”

戈登首相真的怒了,即便是他再没脾气,性格再别扭,他也忍不住要发火。

“突尼斯的地盘不小,但是对于奥地利帝国来说却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