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合情合理,即便英国人是大股东也不能拒绝这种要求。另一方面英国代表也清楚,撒丁人肯定不敢和英国叫板,这背后一定有人指使。
不过不管事情的真相如何,此时这件事的发展已经超过了他的权限能处理的范围。
很快伦敦便收到了消息,约翰·罗素此时已经麻木了,这种噩耗他已经不知道听过多少个了。
此时的英国似乎就没有好事发生,不过日子还得过,作为首相的约翰·罗素决定继续贯彻限制欧洲发展的策略。
至于所谓的幕后黑手,他想都不用想,要么是奥地利,要么是法兰西,俄国没有加入苏伊士运河公司,别的国家根本没有这么大的能量。
然后当英国人粗略地算了一下手中的牌,他们惊讶地发现此时自己所掌握的股份已经不足20%。
而拿破仑三世对于英国的问询始终没有表态,至于西班牙则是已经改旗易帜,指望费迪南多二世敢背叛奥地利,还不如指望奥地利帝国再打一场内战。
那些英国金融家早就将苏伊士运河的股份抛售一空,即便是有些人还拿着一部分股份,他们也无法容忍运河工程一直停滞下去,毕竟他们是要赚钱的。
毫无疑问,此时英国的经济焦土政策失败了。
约翰·罗素疲倦地坐在靠椅上,他觉得自己真的老了,也许英国也是,不知未来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