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谈(3 / 4)

明末之虎 遥远之矢 6522 字 2021-02-22

很快,郑桧令人向唐军阵中射出号箭,表达了自已要出城谈判的愿望。

得到郑桧的来信,唐军主帅黄得功,却不觉陷入思索。

就在前两天,黄得功刚刚收到李啸的来信。

在信中,李啸要求他,如果顺利的话,除了要尽可能彻底消灭郑氏余部外,还力求部占据整个红河平原。

因为,李啸十分看重这块肥美丰腴的土地,这红河平原的水稻产量,可一年三熟,这每一季的产量,却远比广东台湾等地产量要大得多,是当今世界上,十分难得的稻米高产地区。

这样肥美的土地,却在宋代从中国丢失,虽在明朝初期短暂回归,但因为其地方的人民已形成了强烈的分离离识,导致这块重新回归的土地,竟陷入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反复动乱之中,最后,明朝忍受不了当地此起彼伏的叛乱,不得不从当地开始撤兵。故而,安南这块中国的古属之地,在短暂回归后,又重新脱离中国,成了一个外属的藩国。

这样历史形成的局面,李啸认为,一定要加以改变。

李啸决定,对于投效自已的莫氏,以及正在攻打的郑氏,乃至南面的阮氏,都要将他们部消灭,一个不留,要把安南之地,重新据为中华固有之神圣领土。

而他给黄得功的指示,则是在消灭郑氏之后,暂时回兵,先行攻下广西西部,随后再立马南下攻打阮氏,将整个安南部占据。

至于将来,李啸再打算再度挥兵南下,直接攻打那已然十分孱弱的占城国,将占城国中,那同样肥沃丰美的稻米高产区湄公河流域,部占据。

李啸之所以下定决心要拿下整个安南与占城,除了要控制这两个世界上最好的稻米主产区外,实是看到这个地区,自脱离中华以来,与其他相对还算老实的中南诸国相比,野心勃勃,向有不臣之举,这样的地方,若不采取断然措施,万难安定。

故李啸打算,要趁此机会,将整个安南与占城彻底占领,并把当地的土著居民,部分散移民海外,再从中原移入汉民百姓,实现对该地区的长治久安。

拿下安南与占城后,唐军在中南半岛的扩张,可以暂告一段落。对于那中南半岛的真腊、南掌、暹罗等国,则是实施让其成为藩属,继续尊奉中华的明朝原有政策,以此方式,安定人心,让中南半岛得以长期稳定,再无战乱。

黄得功在帐中思虑良久,心下终有定策,随即让手下军使前去传话,准允那郑桧,前来帐中商谈议和之事。

郑桧得到准允,立即带着数名随从出城,一出北门,便有唐军士卒前来带路,一路引领监视着他们,来到了唐军主帅黄得功的帐中。

入得帐来,分宾主落坐,主客互相简介之后,郑桧一声长叹,便开门见山地说道“黄将军,现在贵军在我安南纵横驱驰,如入无人之境矣。我郑氏无能,不足与天兵对抗,现在仅剩这升龙孤城与南边些须地方,实是不堪言耳。想来我郑氏落得今天这般境地,多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还望贵军能怜惜惜我等,准允敝方和谈。这既是在下之心意,也是我家主之本心。万望将军不绝我郑氏之祀,给我等一条活路啊。”

见郑桧把话语说得这般恳切可怜,黄得功不由得心下想笑,与此同时,又有说不出的感慨。

想不到啊,这安南郑氏,身为安南最大的一股势力,向来不服中华管束,现在连战连败之际,却是要无尊严地向自已乞和,这般前倨后恭之变化,如何不令人哂之。

黄得功轻咳一声,缓缓道“郑大将既出此言,倒也是能及时认清时势,眼光倒是不错。若能达成和议,那对你我两军,以及安南百姓来说,也确是一件幸事。只不过,郑大将此来,想必对于议和条件已有所准备,那本镇倒是想先听下贵方之条件,再来细谈,岂不更好?”

郑桧一声苦笑,想了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