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弹(3 / 3)

明末之虎 遥远之矢 4139 字 2020-05-03

,拿破仑时期的欧洲骑兵一般是在距敌方码的距离开始准备冲锋剑出鞘,小步前进,距敌150码时快步前进,50码时才真正开始全速冲锋。而东方由于蒙古系马匹体型比较小,虽然有较高的耐力,但是冲锋速度却比较低,因此一般是在公尺内才开始准备冲锋。

而如果使用了米尼弹的线膛枪,那么在对抗清军马队时,步兵可以在清虏马队尚未准备时就向其开火。

而如果清虏马队在500公尺的距离外就开始全速冲锋,那么将会大幅消耗马力。蒙古马体型本来就比较小,骑兵又需要披甲,因此冲锋距离对马匹体力影响很大。故而使用米尼弹的新式长程步枪若投入战场,将会大幅削减清军骑兵的战斗效能。

而在攻城时,米尼弹步枪甚至可以在城防弩机、火炮的射城外压制城头,大幅降低攻城的难度。更重要的是,米尼弹的穿甲威力远超过传统圆子弹。即使是使用身着厚重盔甲的将领,也没有办法在百步内挡住他的射击。这样一来,敌军想在城头防守,便会变得更加困难,守城的军兵也更易于被消灭。

所以,在得到了军械所研发了米尼弹的消息后,李啸十分高兴,重奖在相关的设计人员。

因为,它的出现,正好可以与现在大量装备唐军的燧发鲁密铳完美契合,实其射程与威力皆大幅提高,却不需要重新大规模换装,实在是一个十分及时又高效强力的崭新发明。

李啸随即下令,让军械厂全力生产类似的铅弹铸具,然后下发到各个军镇中,替换现有的铅弹铸具,确在数个月内,让全部的铸具更换完毕,从此彻底告别圆弹时代,全军开始普遍使用米尼弹。

本来,李啸还想如后世那样,趁热条铁地生产线膛枪,甚至发明威力更大的黄色炸药来代替黑火药,但考虑到这样的工作太过超前,现在的加工精度与生产手段,都很难达到。故只能暂时作罢。

不过,他还是把自已的思路给了军械的设计人员,让他们不惜钱财与代价,继续进行摸索,希望在将来的年代,能把这些远远超越这个时代的发明,给生产出来。

就在李啸全力督促米尼弹生产之际,从缅甸悄悄潜行回国的李国泰与朱慈煊一行四人,厉经辛苦与危险,在经过了近一个月的艰苦跋涉后,终于来到了中缅边境。

见到前面的缅甸关口,李国泰满是疲惫的脸上,露出难得的一丝笑容。

不容易啊,一行人假扮僧侣,风餐露宿,避大道走小路,好几次都差点露馅,也有好几次被毒蛇猛盖所袭,所幸一行人互相照应小心行事,总算在历经艰辛后,来到了通往中国的缅甸关口。

这其中,那年仅八岁的朱慈煊,当是最为辛苦与不易,不过,性格看似温顺老实的他,却亦有坚强勇敢的一面。

这一路上,虽然脚都走出大片血泡且已溃烂长疮,这个坚忍的孩子,却并没有因此拖慢行走的速度,一直沉默地跟着李国泰东行而去。这一点倒是让李国泰等人对其刮目相看。

李国泰等人,在关口外,与另外三人匆匆啃完口粮,又稍事休息了一阵后,便鼓起勇气,朝缅关缓行而去。

此时的缅关,因为中国境中正在作战,故通关人员极少,半天才偶有一两个人行过,那些守关的缅兵,亦是懒懒散散,一副百无聊赖的模样。

而作为领头人的李国泰,本想等到有一大批人通关时,再与他们一起过去,但是这一路行来,却一直没有等到合适的同伴。眼见得天色将黑,为免缅兵关闭关门,故只得仅率三人,冒险朝关口行去。

不出他所料,他们刚靠近关口,那原本正靠墙而坐微微打盹的缅兵立即惊醒,他揉着惺忪的眼睛,冲着李国泰等人厉声喝道“站住!你们四个和尚,是从哪里来的?为何要出关去?”

《明末之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