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0 挑战难题(2 / 3)

大戏骨 七七家d猫猫 5083 字 2021-02-24

四周时间里,蓝礼对于基本功的掌握和技巧的领悟,确实展现出了难得的资质,再加上心无旁骛的勤奋练习,这也使得约翰森能够抛出越来越多的挑战,让蓝礼持续不断地提升和探索。

恍惚之间,约翰森也完忘记了,蓝礼学习架子鼓仅仅只是“业余爱好”而已。

事实上,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拍摄“爆裂鼓手”,那么学习到如此程度,就足以应付大部分拍摄镜头了。

因为无论蓝礼如何努力,在短短数个月时间之内就成长为顶尖鼓手,这就是不可能的。

在电影的实际拍摄过程中,蓝礼的所有表演都是真打,但在后期制作中,他的击打部都会配上同步音,由真正的顶级专业鼓手来完成。

日前,达米恩查泽雷已经确认了专业的配音鼓手——彼得厄斯金(petererske),他就是现在世界之上最为顶级的爵士鼓手,实力毋庸置疑。电影之中所有高难度桥段,彼得都将是蓝礼的最坚实后盾。

换而言之,为了电影拍摄,蓝礼现在就可以到此为止了。

但蓝礼却并不满足。

就如同之前“活埋”和“地心引力”一样,蓝礼希望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角色的处境。这一次的安德鲁内曼(andreneyn)也是如此。

对于鼓手来说,节奏、音色、速度、控制,缺一不可,如果只是单纯追求其一,那么就注定无法成为顶尖鼓手;但在电影之中,安德鲁作为大一新生,仅仅只是刚刚进入打鼓世界而已,他的所有视线和瞩目都落在了“速度”之上,仿佛速度就代表了一切。

安德鲁的偶像是巴迪瑞奇(buddyrich),这是爵士乐历史上的真正大牛,已经封神,被誉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鼓手之一,技术、力量、节奏、速度等所有环节堪称完美;而安德鲁个人最喜欢巴迪瑞奇的一段演出,就是“四百击”。

整个表演堪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以最基础的手速六十开始,一路飙升到手速四百,尽管平均每一个节拍低于零点一五秒,但每一个节拍都清晰准确、均匀平衡,以疾风骤雨的方式将所有节拍串联起来,并且手速长时间维持在三百三十到四百之间,以密集而有力、湍急而干脆的鼓点制造出层层叠叠惊涛骇浪的骇人效果。

那股震撼足以让每一个灵魂臣服。

以安德鲁作为大一新生的眼界和体悟,他率先捕捉到的自然是速度,每分钟四百次击打的绝对速度,这也是他一直在努力试图达到的境界。

蓝礼知道自己无法达到如此手速,但他想要尝试看看。至少,他想要明白安德鲁试图达到如此境界的心情,以及尝试过程中的挫折感与畏惧感。

就如同演技的突破与创新一样,只有真正尝试过,只有真正努力过,才能知道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现在,蓝礼就正在尝试着。

他没有击打吊镲或者嗵嗵鼓,仅仅只是在军鼓之上提升自己的手速,但这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手腕必须放松,利用手指之间的力量带动鼓槌,通过细小肌肉的快速震动来带动鼓槌,不能仅仅只是依靠手臂的力量来完成动作,否则肌肉就会僵硬起来,而且前臂的震动频率根本无法达到四百击的要求。

这些道理和规则,他懂,他部都懂。

但脑海之中是一回事,实际操作是另一回事;道理是一回事,实践又是另一回事。

真正操作起来,细小肌肉的控制根本无法达到有效的共振,试图发力、试图控制,不自觉地就带动了整个前臂,本来是通过局部控制来完成密集敲打的传递,结果又变成了巨人挥舞大棒一般的抡和敲,然后肌肉就开始僵硬起来。

越着急越发力,肌肉就越僵硬;越僵硬越笨拙,速度就越迟缓。

于是,越想加速,反而越来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