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阜城实验高中篮球队(2 / 2)

快塌了,木制的篮板也变成了“透明”篮板,篮筐耷拉好几年了没有修复,这样的篮球场地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功能。

后来随着篮球运动的开展,阜城实验高中修复了唯一一块篮球场地,也支起了新的篮球架子,但球员和教练员就不行了,那些高中生都要从运球开始练起,教练员也不懂什么战术,反正就是谁拿到球把球扔进篮筐就好。

结果全国第一届高中比赛阜城篮球队压根就没有从辽北省出现,在全省十二支队伍里名列第七位。

这一下可是让其他球队大跌眼镜,你们不是全国四强吗?不是连全国第一的队伍都干掉了吗?怎么连省选拔赛都无法出现?这个成绩太丢人了吧!

丢人吗?起码阜城教育局的众位领导们不丢人,我们就这实力呀!再说十二支队伍我们还排在第七,后面还有五支队伍呢!

教育局的人不觉得丢人,楚国平可是急了。

要是原来的阜城那就罢了,可是现在我们是工业特区好不好?整个国家叫特区的有几个?看看人家深市,同样是特区,人家为什么高中篮球比赛获得了全国八强的好成绩?

楚国平的执政思路是尽最大可能宣传阜城,工业、商业等全方位的宣传,他知道刘琅那部《灌篮高手》,当年他在南方执政时就知道,那时他就觉得刘琅这种靠着漫画形势宣传家乡的方式非常巧妙,成本低作用大,就靠着这本漫画全国人民就知道阜城了,只是这种方式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你画一本漫画试一试?谁看呀?

全国有无数年轻人通过《灌篮高手》知道了阜城,结果让阜城实验高中一下子就给搞砸了,还全国强队呢,连全省强队都差的远,这一下楚国平生气了,把相关负责人给找了过来一阵臭骂,责令他们马上组建一支实力强大的队伍,要在下一届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当然,楚国平也讲道理,给教育局一笔经费,有钱才能好办事嘛,但费用也不高,一年才十万块钱,当然,在九十年代十万块已经不少了,足够支付次要的费用。

后来阜城实验高中又找到了刘琅,刘琅承诺每年给二十万,阜城实验高中篮球队这才真正筹备起来,还请了沈城一位老国手担任教练员。

有钱能办事的道理任何时候都管用,通过系统化的训练后球队有了长足的进展,第二届比赛就冲出了辽北省进入到了全国六十四强的阶段,最后获得了三十二强的成绩。

第三届更近一步,获得了十六强,差一点赢了首都第三中学成为了八强名额,由此阜城实验高中篮球队成为了全国的强队。

后来刘琅又修建了一栋两千多平方米的双层篮球馆,学生们可以在室内进行训练,有时还会邀请其他省市的球队来进行友谊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