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民族论(2 / 4)

说了,一直都在和大明贸易,是大明朝最大的丝绸进口商之一,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贵金属来源地。

广义上的佛郎机人不仅包括伊比亚半岛,还包括现在法国的一部分。

至于陈茂提到的欧罗夏,并不是“欧罗巴”的谐音,而是特指包含意大利半岛在内的中南欧一带。

而天竺和波斯就更加的不用说了,都是大明子民耳熟能详的概念,虽然不是和准确但大致不错。

“天下之族何止千万人口益增,然天下之资材有数,势必争夺。”

陈茂用很平静的语气讲述着这个概念“天下间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金银?珠玉?都错了。金珠之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真正的财富只有一个,那就是土地!”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尤其是对于这些来自底层的年轻人,简直就是不言自明。

金子银子珍珠翡翠虽然宝贵,对于国家对于民族而言,却不是根本。

根本的根本就是土地!

有了土地才能耕种出粮食,才能兴建村落城郭。

千百年来,国人对土地的迷恋已经根深蒂固。

哪怕是乡下的土财主也会尽可能的购买田产而不是储存金银珠玉。

有了土地才会有粮食,有了粮食才能繁衍更多人口,这样的道理简单极了。

“然,天下的土地本有定数,各族争夺势必引战。”

世界只有这么大,土地只有这么固定不变的这么些,一个民族占的多了其他的民族就占的少了,一定会引发战争。

这个道理就更容易理解了,根本就不必引申国家民族的高度。

为了争夺土地、水源等等这些最基本的生存资源,村落与村落之间,甚至宗族与宗族之间都能打的不可开交,又何况国家民族?

“当年的蒙元灭国无数征战四方,打下大大的疆土,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让阳光普照之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变成蒙古人的牧场,让所有的生民都成为他们的牧奴。当年的宋室为天下正统,而蒙古则为蛮夷,蒙元灭宋说明了什么?”

“说明正统未必就能绵延下去,蛮夷亦有崛起之时。衡量一个民族是否强盛的根本在于武力!”

“赵宋为泱泱华夏天下正统,却惨灭与崖山,这是一个血的教训。若不为是毅勇军奋起,清廷灭明就是蒙元灭宋的重演。”

“我族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正是因为有无数英雄奋起前仆后继。”

作为民族意识的启蒙,陈茂成为教官之后的第一堂课基本结束,接下来进入到提问阶段“结合这堂晚课的内容,我随意问几个问题,看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得上来。”

“第一问,任何一个民族存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张鹤松,你来回答。”

“报告教官,是生存。”

“很好,你答的很对,生存是民族存在的基本前提。”

“第二问,当今之世,各族并立,这是天定之数吗?冯延年,你来回答。”

“报告教官,不是天定之数。当世之各族,必有消亡。”

“为何会消亡?”

“自身不够强大,就一定会被别的民族灭亡。这与对错无关,与善恶无关。”

“很好。”陈茂用鼓励的眼神看了看他“民族的生死存亡无关对错,也与正邪善恶无关,仅仅只和强弱有关,你理解的很透。”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个民族曾经辉煌灿烂,但却烟消云散,最典型的历史就是被蒙古人灭掉的西域诸国,其文明程度远远超过蒙古人,但还是被蒙古人灭掉了,就是因为他们不够强。

弱小就是最大的原罪,就应该灭亡。

“自炎黄以来,经尧舜而历夏商周秦汉,我族已绵延了几千年,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