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牵线(2 / 3)

洪承畴本人,是吕思良送过来,按说这就应该算是他的功劳,但刘良佐刘良臣而兄弟所什么都不干。

按照他们的说法,洪承畴是由刘良臣捉住的,但却被吕思良硬抢了过去窃为己功!

明明已经捉到手的俘虏,还能被别人抢走?

这事听起来好似天方夜谭,却真实发生了。

从军队中硬生生的把有价值的俘虏抢走,只能说明一件事这两支军队曾经大打出手。

根据张启阳的调查,事实就是洪承畴确实刘良臣的人捉住的,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并肩战斗的吕思良竟然直接下令抢夺,措不及防之下已经咬在口中的肥肉就这样被吕思良这个老混蛋硬抢走了,还伤了好几十号人,险些当场火并。

吕思良承认洪承畴是他刘良臣捉住的,但却绝不承认是被自己抢过来的。

按照吕思良的说法,是有一股清军强行冲突,把洪承畴救了回去,他亲自率部猛冲猛打,这才重新把洪承畴捉住,若不是他见机得快当机立断,说不得就让洪承畴那狗贼跑掉了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是怎么回事则各执一词。

因为关系到自己将来的地位和利益,谁也不肯相让,差一点就当着张启阳的面儿爆发群殴。

新附军已经弥烂成了这个样子,让张启阳很不以为然。

“此事我会仔细调查清楚,是非功过等一切水落石出之后再做定论。”

明明已经做过调查了,知道了大致的真相,却要再做调查,未尝就没有其他的心思。

有了张大帅这个态度,众人也就散了,张启阳却专门把刘良臣留了下来。

虽然已经投降过来了,但刘良佐刘良臣兄弟二人的地位至今未定,之所以急吼吼的“反正”,就是因为当时的形势所迫,按照张启阳说的那样“有多大的功劳就给多大的好处”。

但张大帅说的好处都现在还没有落实,接下来是不是就要打散自己的军队了呢?刘良臣完吃不准。

“此次光复扬州,你们兄弟二人也卖了力气的,我心中有数。”

这次光复扬州,还真的没有毅勇军什么事儿。

基本上就是史德威的扬州军和各路“反正举义”的新附军在群殴洪承畴,大旗军主力和少量的学生兵根本就没有参与扬州之战,而是始终把注意力用来清扫外围,再就是在最后洪承畴突围的时候击溃了西路的八旗战兵主力。

“你们的队伍可以先保留着,”张启阳先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紧接着又说道“至于说驻军之地么,我还没有想好。”

没有想好在哪里驻扎?

那岂不是说没有属于刘家兄弟的地盘儿了?

光有军队没有地盘,那军队还怎么养?用不了多久就要一哄而散了。

“驻军地点我还需再考虑考虑,你们着急也没有用。”对于刚刚归顺过来的这近四万新附军,实在让张启阳头疼。

收编的话,真心养不起这么庞大的规模,而且张大帅完看不上他们的军纪和战斗力。

若是当做地方治安军使用,又担心他们把地方上搅的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肯定会大力缩减新附军的规模,然后再慢慢的想办法安置。

张启阳可以不紧不慢的想办法,但刘良佐和刘良臣不行。

一万多的军队啊,每天刚是人吃马嚼的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张大帅的给养却迟迟分配不到位,长此以往真的支撑不起。

但是张启阳现在不想谈这个问题,专门把刘良佐留下来,说的是另外一件事“你以前是跟多铎的吧?”

“回大帅,天聪八年……哦,不,崇祯七年,我到了镶黄旗下,哦,是汉军镶黄旗。后来抬了旗贯……上了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