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乞降(2 / 4)

可惜的是,张启阳严重缺乏足够的耐心,他根本就不想听刘良臣这个“特使”继续把话说完,就很不客气的打断了他的话头“够了,够了,这个金马鞍你先带回去,帮我保管好了,旬日之内我自会去取。”

这话虽然说的无风无火,却杀气腾腾,分明就是不加任何掩饰的威胁。

作为刘良佐的特别使者,刘良臣当然不会被张启阳的这句话给吓住,在尽可能的把自己不卑不亢的态度表现出来的同时,针锋相对的怼了回去“毅勇军确实勇武,但我们兄弟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两万健卒控弦带甲,总要挣一个面子出来。”

这句话还真不是吹牛,毕竟双方的实力都在对手的眼皮子底下,大吹大擂毫无用处。

刘良佐确确实实有两万人马,甚至有可能更多。

但那是以前,史德威已经和刘良佐打了两场,虽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却给对手造成了很大的损伤。

至于说现在的刘良佐究竟还有多少兵马,那就不大好说了。

其实,张启阳并不在乎刘良佐到底有多少兵力,而是对刘良佐的实力持相当的怀疑态度。

想当年,江南大战之时,刘良佐见势不妙就抛弃了多铎,带着四五千人马仓皇而逃。

回到江北以后,在这个基础上飞速膨胀,转眼之间就又恢复到了原来的规模。

空有很大的规模,战斗力却乏善可陈,这是几乎所有新附军的通病。

就算是用脚丫子想想也知道,所谓的两万人马大多是强拉来的壮丁,无论是组织度还是忠诚度都比不上以前的老底子。

虽然规模依旧,但战斗力却下滑的非常严重,要不然也不会被史德威的一支偏师打的只有招架之功却毫无还手之力了。

“现如今是什么样的世道想必你们比我更清楚,争着抢着过来投降的都要踢破门槛了,多你们一个不多,少你们一个不少。你们没有资格和我讲条件,送客!”

毅勇军的士兵可没有张启阳本人这么客气,所谓的“送客”就是把刘良臣等人赶了出来,顺便把那副镶金的马鞍子扔在地上。

按照常理,谈判破裂之后,刘良臣就应该灰溜溜的回去,但他却没有。

作为刘良佐的胞弟,刘良臣很清楚的知道长兄的境地到底有多么窘迫。

事实上恰如张启阳所说的那样,和毅勇军私下接触的绝不可能只有刘良佐这一家。

江北的十几万大军不过是洪承畴的说法,根本就是“号称”。

当年的多铎号称大军二十万,其实也不过是十三万上下,真正可以用到战场上的机动兵力连一半都没有。

现在的洪承畴,号称十三万,事实上总兵力只有八万不到的样子,真正的主力也就是一万七八,连两万都到不了。

其中主要包括佟图赖那个不满员的汉军旗,还有从两红旗和镶蓝旗中抽调出来的六千多八旗战兵,再就是原本就驻守在扬州的那半个蒙古旗了。

除此之外,就是数量庞大的新附军。

冷兵器时代的军队,基本都是这样的构成模式。

少量的精锐作为主力,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军队作为补充,看起来好像兵力雄厚,其实真正能打的仅仅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佟图赖早就“另起炉灶”了,根本就不理睬洪承畴这个“江北总督”。

自从毅勇军攻破了高邮,宝应一线之后,就等于是把佟图赖和洪承畴切割开来,汉军旗已不能再计算在内了。

虽然洪承畴手中还有点精锐,却只能用在扬州这个最关键的节点,根本就不敢轻易调动。

整个淮扬,主要还是依靠杂七杂八的新附军。

张启阳的毅勇军从西而东,以扬州军为主的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