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表忠心(1 / 3)

正是桃红柳绿的大好时节,瘦西湖的长堤之上柳丝婀娜轻舞如烟,平添了几分春韵。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说就的是扬州十丈软红当中的市井繁华,只是在经历战火之后,如今早已繁华不再。

扬州军和毅勇军血战扬州,打的惊天动地,撤离之际放了一把大火。

大火经月不熄,把繁华鼎盛的扬州烧了个满目疮痍。

自从洪承畴主政江北以来,不断的搬迁民众,现如今的扬州已经有了些人烟,但却再不复当年的人声鼎沸和喧嚣热闹。

为了粉饰太平,洪承畴专门邀请了一些无骨的文人,借着品茶的名头共赏扬州美景。

“在扬州三十六景当中,这长提春柳名列前茅,盛名之下果然无虚呀!”

捻须微笑的洪承畴就好像是一个热情而又周到的主人,给这些本地人介绍当起了“导游”,他指着一棵绿荫浓密的参天大树,笑呵呵的说道“当年隋炀帝畅游扬州之时,亲手栽下了这棵柳树,并赐国姓为杨,所以后世人才称之为杨柳,千年之后我等后辈之人在这杨柳荫下,怎不唏嘘感叹!”

洪承畴本就是文人出身,关于“杨柳”的典故早就烂熟于胸,说起来头头是道很象那么回事,只可惜他事先的准备工作做的不是很充分,竟然弄错了。

这棵参天耸立绿荫蔽日的大柳树根本就不是当年隋炀帝亲手栽种的那一棵,旁边那棵已经歪道到湖边的才是正宗的隋皇杨柳。

这是每一个扬州人都知道的事儿,明明是洪承畴弄出了张冠李戴的笑话却不自知。

旁边那些扬州本地的士绅名流文人雅士虽然知道事实,却不敢指出洪总督的谬误之处,只能尴尬的赔笑。

在那棵被洪承畴错认为是隋皇杨柳的大树之下,支开了桌椅,摆上碗盏,沏上了香茶。

“这是今年的新茶,诸位都是品茶的行家里手,都来尝尝味道如何。”

洪承畴亲持茶壶,给众人一一斟茶,平易近人礼贤下士的姿态演绎的淋漓尽致在场诸多文人雅士,在如此风雅的环境当中,有茶岂能无诗?

洪承畴挑头即兴赋诗一首,在一片阿谀奉承声中,其他人都“诗兴大发”,纷纷当场赋诗。

江北总督洪承畴与民同乐,这是何等的风雅之事,顿时谀声如潮,就好似眼下真的是太平盛世一般。

在一片称颂声中,一个亲兵走过来,附在洪承畴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什么。

洪承畴的脸色顿时大变,却还在强做镇定,故意做出一副云淡风轻的神态“今日诸贤相聚瘦西湖畔,本应尽兴而归。奈何军务繁忙琐事缠身,只能先告个罪了。”

洪督临时有事,看这个架势好像还是很要紧的急事,谁还敢拦着?

“洪大人请自便。”

“公事要紧,洪大人请便。”

能让洪承畴如此匆忙的抽身而走,当然是有大事发生九江失守了!

九江是湖广的门户,就算是九江失守,最着急的应该是左梦庚和阿济格,与他洪承畴没有一文钱的关系。

但洪承畴却知道此事关系重大,再也顾不得假惺惺的和那些个士绅文人逢场作戏,急急忙忙的赶回了总督府。

仔仔细细的看罢了从湖广传过来的战报,知道了九江失守的大致过程,脸色愈发的难看了。

“明军主力逆江而上攻取九江,锁死长江航道?这不可能!”

九江明明已经失守了,准确的战报就捏在他的手中,但他却始终不敢相信。

利用一场出其不意的突袭,战胜赣西的左梦庚部攻取九江,从理论上确实有这种可能。

但要说那是明军主力,洪承畴是绝对不信的。

几万人马去攻击九江,这一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