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假捷报(2 / 2)

是一个坏的兆头。

虽然阿济格占据了绝对优势,但却存在一个明显的短板兵力不足。

从湖广西边的岳州,一直到赣西之地,都是阿济格的地盘,一条长江横贯而过。

作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动脉,长江的意义怎么形容都不过分,所以才会出现敌我双方都沿江列阵的局面,其实就是为了争夺长江的控制权。

仅仅是这一段长江,蜿蜒曲折纵横几千里,仅凭阿济格手下的那点八旗战兵,分散到各处简直就好像是在大海里撒了一把胡椒面,根本就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事实上,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统帅,阿济格绝对不会把自己的主力分散开来,而是派遣少量精兵守住几个重要的节点。

至于漫长的江防军务,就只能交给数量庞大的新附军了。

作为长江中游的主宰,从表面上看阿济格控制的地盘很大,但真正可以直接控制的范围却非常之小。

大部分区域,都是由新附军直接掌控的。

新附军对英亲王阿济格就是忠心耿耿绝对服从吗?只怕未必!

当初黄州之战刚刚打响的时候,按照常理推算,阿济格就应该亲提八旗主力战兵火速驰援,因为他驻守的武昌府距离黄州很近,而且是顺江而下,非常的方便快捷。

但他却没有那么做,而是任凭慢吞吞的左梦庚好像乌龟爬一样逆流而上。

之所以如此舍近求远,一来是因为他不敢轻易带领主力离开武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敌情不明。

直到现在,阿济格都不知道黄州遭袭的详细过程,至于敌军有多少人马,兵力如何部署等等技术性细节,更是因为严重缺乏第一手的战报,根本就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不管是陈国坤还是徐恩盛,战事一起就会本能的向自己的“少主”左梦庚求援,战败之后甚至没有给阿济格打报告,直接就去找下游的左梦庚去了。

虽然左良玉早就死了,但陈国坤和徐恩盛他们这一批人,还是把左梦庚当做是自己的“少主”,而不是直接效忠于阿济格本人,这让阿济格很无奈。

当年的左良玉号称“百万大军”,左良玉死后他的儿子左梦庚继承了这笔遗产。

虽然左部人马绝对不可能真的有百万之众,林林总总的拼凑一下,二十几万还是有的。

虽然左部人马的战斗力是出了名的低下,终究有这个规模打底,若是善加利用,未必就不能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

正是出于利用左部人马的考虑,阿济格并没有因为黄州一战的失利太过于苛则,而是对左梦庚的捷报持默认的态度。

只是左部人马并不直接向阿济格本人效忠,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碍,阿济格一直都在处心积虑的想着把这些人马收为己用,却苦于没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