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没钱了(2 / 3)

虽然从来就没有过大规模的战斗,但却始终保持着抵抗的姿态,积小胜为大胜,让敌人无法安稳。

但是,这些事儿都是出自张启阳的手笔,主要是由毅勇军对各地的抵抗力量各式各样的支持,和朝廷并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朝廷甚至不知道其中的细节。

这三万里河山是大明朝的,是老朱家的,朝廷不去战斗,却要外臣张启阳专美。

虽然张启阳是大明的臣子,但这种事情终究好说不好听啊。

于是乎,经过一番思索和周密的准备之后,安宁公主派遣自己的“嫡系心腹”沈周子,招揽了一大群水鬼,都委以官职高封厚赏,然后才有了“长寿大捷”。

所谓的“长寿大捷”,其实不过是朝廷给自己脸上贴金而已。

复隆皇帝说是“捣毁了长寿船厂”,其实仅仅只是凿沉了两艘正在建造过程当中的大船,至于他说的“斩获甚丰”,也不过是模棱两可之言,根本就没有具体的数字,至于到底杀死了多人清军,那就不得而知了。

虽然事实上的“长寿大捷”并没有听起来那么辉煌,仅仅只能算做是一个战术性质的微小胜利,但意义却极其深远。

这足以说明,烽烟四起的江北并非只有毅勇军和他张启阳一个人在支撑,朝廷也是有作为的,这不就弄出了一场“长寿大捷”么!

虽说这事儿是安宁公主策划,沈周子实施,但安宁公主代表的不就是皇帝嘛,所以把这个功劳安在皇帝本人的头上,也不算是撒谎。

所谓的“长寿大捷”,无论是规模还是实际效果,军事意义并不算大,最主要是政治影响。

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而已。

张启阳完立刻理解朝廷的心情,这是不希望自己占据所有的功劳和抵抗清军的名声。

也正是因为自己屡屡派遣北伐先遣小队,在北方搅动起一场又一场战斗,这才“逼迫”朝廷不得不有所作为,终于第一次派出了直属于朝廷的先遣队,并且取得了一点可以拿到台面上来说的成绩。

但是,朝廷的先遣小队和张启阳的先遣小队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因为缺乏事先的充分准备,完就是临时发动,沈周子他们那些水鬼根本就不敢深入到辽阔的敌后,因为他们不具备那个条件,也没有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战术指导,仅仅只能在距离很近的沿江一带活动。

张启阳派遣出去的先遣小队就不一样了,不仅遍布江北影响淮扬,而且还敢和洪承畴公然叫板。

甚至远在河南、鲁南都有先遣小队的踪迹。

虽然朝廷的出发点不是出于军事目的,而是出于政治影响的考虑,但却和张启阳的战略意图不谋而合。

所以,在这个事情上,张启阳是绝对的支持态度。

他甚至提出,可以和朝廷进行“情报共享”!

敌后的游击战,最重要的就是“情报”二字,一份准确及时的情报,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史环部才能化险为夷跳出八旗战兵的囚笼合围重新打开局面。

但是,所谓的情报共享是有限度的。

真正的具有核心价值的绝密情报,张启阳是绝对不会和朝廷共享的,不如说和金铃堂有关的那些情报。

金铃堂胡家的生意遍布大半个北方,和清廷的接触很多,能够让他们配合,仅凭“朝廷大义”之类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肯定不行,而是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交换条件。

金铃堂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一旦暴露出去,必然损失惨重。

比如说这次史环部能够转危为安,金铃堂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让金铃堂胡家继续和清廷做生意,才能继续发挥无法估量的作用。

任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