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夷臣(1 / 2)

不知不觉之间,最炎热的季节就已经过去了,但接下来的日子依旧难熬。

按照往年的经验,七八月的北京城就应该连下很长一段时间的豪雨,一来可以消解暑气,再者还能滋润农田。

现如今正是秋粮生长的关键时候,若是老天爷舍不得降下宝贵的雨点子,今年的收成可就要遭殃了。

虽然这几年一直都饱受干旱的困扰,但今年的旱情却格外的严重。

有人说这是清廷杀了太多的人,制造了无边怨气伤了天和,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所以才一直不肯降下甘霖。

这种神神叨叨的传言只能在私下里说说,未必能够听信,但杀人太多却是不争的事实。

剃发令早就下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传言已变成了事实。

为了这个剃发令,各地杀的人也不晓得有多少,据说光是京畿一带,砍下来的脑袋就堆的比城门楼子还要高。

连京畿都这样了,外面的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

虽然清廷用严酷血腥的政策来保证剃发令的执行,总是有些心怀正气悍不畏死的好汉子,不肯改了祖宗传下来的衣冠发式,宁死也不肯剃发。

据说各地都在反对剃发令,甚至已经激起了民变,各地的忠义之士风起云涌,为了脑袋上的头发奋不顾身。

又听说,征南大军败了个一塌糊涂,在长江边上被毅勇军打的近乎军覆没,连豫亲王多铎都折在南京城下了。

在这个事情上,清廷还算老实,承认“征南不顺”“偶遇小挫”,但是在多铎的问题上,却闪烁其词,不承认豫亲王的脑袋是被对手砍下来的,而是说成“羞愤自裁”。

因为在江南吃了败仗,多铎羞愧难当所以才横刀自刎,虽然多了几分壮烈的意思,但却难以取信于人。

就算清廷说的是真话,连多铎都已经“羞愤自裁”了,这得是多大的败仗啊,和前番说的“偶遇小挫”根本就对不上号嘛。

虽然清廷没有公布具体的战损状况,但百姓们已经感觉到了平定江南的大军被打惨了,而且凄惨无比,说不得就真的是军覆没了呢。

那多铎素来骄横,能把闯军打的抬不起头来,又平推中原横扫淮扬,怎么到了江南之后就败的这么惨?连自己的性命都丢了呢?

同样是听说,听说打败了多铎的那支军队不是别个,而是毅勇军。

关于毅勇军,北京城的百姓一点都不陌生,因为毅勇军本就是出自京畿一带,这里就是毅勇军的老家。

当年,毅勇军还是小吴庄民团的时候,那民团头子张启阳就斩杀了黄台吉,引得天下瞩目。

现如今又干掉了多铎,也就显得不那么意外了。

当初的小吴庄民团只有几百号人马,就杀了黄台吉,现如今手握雄兵背靠江南,杀一个多铎简直就像杀只鸡那么简单!

或许是为了转移民众的注意,也可能是为了遮掩江南兵败的耻辱,清廷准备办一场隆重的圣典,京中八旗子弟以及各部官员,都要遥祭大清国的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的寝陵在盛京,按说顺治小皇帝和多尔衮等人就应该到盛京去祭拜,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多尔衮竟然选择不离开北京,而是举行一场“遥祭”!

对于年纪幼小的顺治皇帝而言,这场规模宏大的“遥祭”完就一场热闹,他还不怎么明白这种活动的意义,只是觉得很有趣。

宫里头有趣的东西很多,其中最能引起他注意力的就是那艘来自佛郎机国的“铁船”。

说来还真是有趣的很,这艘“铁船”竟然可以不用水手就能在水里航行。

“皇帝陛下!”来华这么多年了,汤若望还是不习惯使用跪拜礼,而仅仅只是行了一个西夷的躬身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