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平乱(2 / 3)

去收割了。

直到这个时候,刘良第等叛军首脑才知道毅勇军已经杀进来了。

毅勇军的名号实在是太响亮了,简直如雷贯耳,刘良第疯狂的大叫着“挡住他们,挡住他们,重重有赏,重重有赏。”

叛军的构成非常复杂,既然没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指挥体系,刘良第驯养的少量私兵已经算是最强的战斗力了,用来对付惊慌失措的宫廷卫还能打出点样子,一旦遇到正规军,也就只剩下“送人头”的份儿了。

刘乾龙已经懒得再做任何指挥了,在具体的厮杀过程中,刘大牛显然比刘乾龙更有发言权。

这个厨子的儿子,早已发现对手的不堪一击,很大胆的把只有两百多人的队伍分散成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负责掩护遮蔽剿灭沿途的一切阻碍,另外一部分则直冲春和殿。

冲进春和殿之后,却没有找到太子等人。

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难道说太子已经被叛军捉去了?

不可能!

因为叛军还在急吼吼的四下搜索,很显然他们也在找太子的踪迹。

太子到底哪里去了?

在春和殿西边的御花园中,当叛军火烧坤宁宫的时候,太子就知道春和殿也不是什么稳妥的避难所。

在二十几名侍卫的帮助下,翻过高墙一路奔逃到了御花园内,现如今正躲藏在“赏秋亭”旁边的石坊之后。

为了确保太子的绝对安,这二十几个从北京一路辗转追随太子的老侍卫都抽刀在手,时刻堤防随时都有可能杀进来的叛军。

现在的太子很怕,非常非常的害怕,眼前的这一切总是让他不由自主的想起闯军攻破皇宫的那一幕。

闯贼破京,先皇殉国,先皇后殉国,若不是张启阳拼死一战,率勇士们在百万贼军之中杀了个来回,太子早已成为冢中枯骨了。

天幸大明王朝气运不绝,上顺天意下应民心,更有历代先皇暗中保佑,终于在这江南之地重新建立了正朔。

结果呢,还不等正式登基,还不等太子的名号改为天子,清军的杀到了城下,一时群情汹汹人人自危。

在此紧要关头,按说就应该君臣一体上下同心,合力抗击外辱,再现大明朝的辉煌才是正理。

蔡枫华、王宣同,还有许文才师傅他们都说,现在的局面一片大好,只要圣天子临朝,只要亲贤臣远小人,就一定可以打造出大明王朝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再现一个辉煌盛世。

一直以来,太子也是这么想的。

只要自己好好的干,勤勉克己礼贤下士,轻徭薄役永不加赋,就可以成为中兴大明的雄主,就可以打造出铁桶一般的江山。

但是,自己已经这么做了,为何下面的人还是没有丝毫精忠报国之心?

竟然率众反叛杀进了皇宫?

自太祖洪武皇帝开国以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功业旷古凌今,历代先皇治理天下已有两百七十多年,按说早就应该是泽被众生教化天下的局面了,为何还有那么多的奸佞贼子?

先是有无数文臣武将投靠了反贼李闯,又有更多地方大员蒙着脸面昧着良心做了清廷的奴才,现如今连身边的臣子都反了,难道说大明朝真的气数已尽?

大明朝空有三百万控弦之士,空有亿兆生民,空有近三百年的教化之功,到了最后却是这样的一番景象。

这个时候的太子开始有点明白了,明白了当年大行崇祯先皇帝的苦衷。

天下沦丧至此,不是当皇帝的不卖力气,是因为人心尽失早就收拾不起来了。

如果说前几天的太子还有刷新鼎革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现在已经绝望了。

励精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