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大战在即(2 / 3)

出以武力“胁迫天子”的事情来,而是把毅勇军主力留在城外,随时准备和汹汹而来的清军决一死战。

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自己不是大明朝的曹孟德,而是扶危定难的周公旦。

这份忠诚之心,可昭天地日月,也彻底打消了安宁公主的担忧。

换做是旁人,早被安宁公主的这番言行感动的一塌糊涂了,但张启阳却表现的非常冷淡,只是淡淡的说道“福藩不得民心,太子为天下正统国之储君,身登大宝不过是顺应民心的事儿,我也不敢居功。”

民心?

民心这个东西说起来好像很重要,其实只不过是一个虚的不能再虚的概念而已。

若是没有张启阳事先安排布置搅动风潮,哪里有什么民心?

谁还记得一个前朝太子?

若是没有毅勇军在外苦战打下的赫赫威名,又怎么会如此轻易的登上皇帝宝座?

所谓的万民拥戴,不过是张启阳带起来的节奏罢了。

如果没有强悍的毅勇军,那些个弘光朝的臣子会拥戴一个毫无根基的前朝太子?

武力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理解了这点的安宁公主又要做势再拜,张启阳却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很不客气的说道“我说殿下呀,收买人心的那一套做派还是收起来吧。”

安宁公主对张启阳的尊重固然是出于真心发于肺腑,但这其中未必就没有收买人心的意思。

张启阳如此直白的说出来,让她显得非常尴尬。

“我知道,有些人始终认为我是大明朝的曹孟德,随便他们怎么想好了,我不在乎!而且我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辩解,是忠是奸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做了什么。”

张启阳还是那副跋扈的嘴脸,他的言语显得有些太过于简单粗暴了“清军已经渡江,南京保卫战一触即发,我可没有心思听殿下说这些好听的话儿,只有打胜了这一仗才是最实在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是无关紧要!”

若是在以前,这样的话语肯定会让安宁公主感到很刺耳,甚至会生出厌恶之心,但是现在反而当做是一种坦诚和直率。

眼下这个局面,南京城能不能守住不仅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还关系到大明朝的存亡兴废,这一战的意义无论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

这一战要是胜了,自然是局面为之一新,光复故土收拾残破的大明朝就有了一个非常稳固的基础。

若是打败了那就是真的一败涂地再也没有希望了。

亲身经历过扬州之战,见识过毅勇军的战斗力之后,安宁公主深知谁才是这一切的关键。

“国仇家恨都系在这一战当中,南京虽有泱泱十万人马,但真正可以依赖者唯有张帅的毅勇军。这半壁河山,还有复国之希望,就都托付张大帅了。”

“打仗的事儿你就别管了。”

“安宁深知李帅之能,从未想过插手军务。”

“眼下还真的有点紧要的事儿……”

“请张大帅吩咐,我一定会转告太子……皇上。”

“其一,城外的百姓泱泱百万之众,必须尽快撤到城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阻力,都必须这么做。”

“安宁谨记。”

“其二,颍州、寿州、凤阳一带的百姓必须尽快迁徙过来,那才是咱们的根基。”

遥望着巍峨的南京城,张启阳说道“虽说殿下已成为江南之主,但我总觉得还不是很稳固。一旦有变,还是咱们的自己人最可靠!”

停留在淮西的百姓,绝大多数都是张启阳从北边带过来的,忠诚度自然没得说。

只要把那几万人口迁徙到南京来,才更放心。

“左翼的高起潜部虽有近四万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