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臣忠君贤(1 / 4)

直到现在,太子还是一脑门子浆糊,还没有完从纷乱的局面中清醒过来。

虽然身在皇宫之中,却总是有种不真实的虚幻感,就好像今天的经历都是在梦境之中。

自己成皇帝了?

真的成了这江南半壁的皇帝么?

和茫然不知所措的太子相比,那些个一路跟随的文官和百十来个侍卫还算是比较清醒,他们很清楚的知道眼前的局面到底有多么险恶。

这是宫廷政变啊。

血腥无比的宫廷政变,为了争夺皇位什么样的手段都使得出来。

这个时候,只要弘光朝反扑的话,太子等人根本就没有还手的余地。

只要马连超调动三大营的人马杀回来,或者是巡防营、守备司的人马冲进来,局面立刻就要逆转。

到时候可就不是软禁那么简单了,说不得所有的人都得死在这儿。

现在这个局面,最要紧的不是登基称帝继承大统,而是调兵,马上调兵,先把皇宫守住,只有首先确保太子等人的绝对安,才有机会谈论其他。

可惜的是,除了一个正统的身份和大义的名分之外,太子殿下一无所有。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毅勇军,想起了张启阳。

若是有毅勇军在,有张启阳张大帅在,就有泰山之靠磐石之安,根本就不必如此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可惜的是,效忠太子的毅勇军虽然能打能拼,但却还在城外,短时间内根本就过不来。

虽然这些个忠于太子的文官和侍卫们做梦都想复辟正统之位,但真正冲进皇宫之后,反而都进入了一种“不知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的茫然状态。

虽然大家都知道应该赶紧调兵稳住局面,最起码要确保皇宫的安,但却无兵可调。

远远的看到刘乾龙过来,就好像胆小的孩子在独自守家的时候终于见到了父母一般,赶紧迎了过去,把刘乾龙团团围住,七嘴八舌的说个不停“调兵,赶紧调兵,先守住宫门再论其他。”

“外面的局势怎么样了?福藩一党是不是去调三大营的人马了?”

“巡防营和守备营是人马若是冲进来,可就糟了,赶紧想想办法……”

平日里,这些个文官们总是聚在太子身旁,经常做出一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样子,现如今却慌乱成了这个样子,让刘乾龙愈发的看他们不起了。

“王宣同王大人,你去巡防营调一些兵马过来,先守在皇城之外,没有我的命令……没有陛下的圣旨,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否则就以谋逆论处,格杀勿论!”

对,对,先去把巡防营的兵马调过来,守住皇城再说,这个时候良莠难辨就应该行霹雳手段,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但是王宣同却连动都没有动弹一下。

这位王宣同一路追随太子殿下,从北京而至南京,可以算是太子的嫡系心腹了,忠诚度自然是非常之高,但办事能力……

他王宣同是北京的官员,而且是科道官员。

北京的科道官员,怎么可能调得动南京的人马?

大明朝没有这样的体制啊。

而且巡防营的态度未明,他们是不是支持太子都搞不清楚呢,怎么好调过来保护太子?

若是巡防营怀有叵测之心,岂不是等于把太子置于极险之地?

岂不是成了引狼入室?

“你就是说这是陛下的圣旨,巡防营敢不奉调?谁要是敢叽叽歪歪,直接斩了就是!”

这种话,也就是刘乾龙说说而已,王宣同可没有当场斩杀朝廷命官的胆量。

再者说了,太子还没有登基呢,哪来的圣旨?

就算是太子已经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