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我带你们去南京(2 / 2)

诸位扬州父老,你们能从扬州逃离出来,实在不容易。但扬州城已经没有了,你们将来的生计,若有亲朋好友尽管去投靠,好歹先安稳下来再说。若是实在没有地方可去的,我毅勇军一定会护你们一个周。”

毅勇军和鞑子厮杀了那么久,不就是为了保护这些人么?

好不容易把这几十万生灵拯救出来,自然要保护到底。

大家出来已经有些个日子了,可还是聚集在长江边上,实在是因为没有了别的出路。

若是有亲朋好友可以去投靠,早就过去了,又何至于在这风寒露重的产江边上等候这么久?

这可不是一人两人,更不是一家一姓,而是八十万民众啊。

这么多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拖累,谁也没有能力收容他们,更不敢那么做。

比如说近在咫尺的镇江,看到越来越多的扬州百姓,第一反应就是直接关了城门,派遣大量士兵驻守,不仅严格禁止他们进城,而且还用弓箭手威胁。

镇江知府的说法冠冕堂皇民众数多,良莠难辨,为防意外之乱,不许扬州民众进城,更不许他们在城下停留。

泱泱几十万之众,呼啦啦的涌进去必然会有很多乱事发生,这样的责任谁都不敢承担,也不愿意承担,最直接的办法就拒绝他们进城。

地方官拒绝他们,这些扬州民众又是在很紧急的情况下逃离出来的“战争难民”,除了最基本的口粮之外几乎什么都不曾携带,长时间暴露在荒野之中也不是个办法。

他们能到哪里去?又能去往何方?谁的心里都没有一个准数,只能等着毅勇军的安排了。

一来是因为实在无路可走,再者也是因为毅勇军是真信得过。

所以,这些人选择和毅勇军在一起。

“既然诸位父老如此信赖,我张启阳责无旁贷,一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张启阳遥指西南方向,大声说道“去南京,我张启阳带着大家去南京讨生活!”

随着张启阳一声令下,百姓们齐齐而动,从京口到栖霞山,绵延百里的江岸上,都是涌动的人群。

直到这个时候,安宁公主才终于明白过来。

带着几十万无家可归的百姓去往南京,这本就是张启阳早已安排好的“套路”,而且他早就玩过这一手了!

当初从小吴庄出来的时候,同样是万分危急的情形,同样带着数量庞大的老百姓。

在这个过程中,张启阳本人的威望和毅勇军的规模一再膨胀。

这几十万人到了南京,会是一副怎样的情形?

几十万人呐,必然会形成一股无以伦比的力量,到时候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安宁公主后悔了,后悔自己没有主动挺身而出,后悔自己没有当众说出“我带领大家去往南京”这句话。

几十万人口,几十万民心,就这么被张启阳争取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