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史德威来访(2 / 3)

出解释不,张帅误会了,我此次前来,只不过是代表我自己,督师然不知。”

作为史可法手下做重要的部将,专门跑到凤阳来找张启阳,你竟然说史可法不知道这个事儿,张启阳要是真的相信了,那只能说明他的智商不在线。

“既然史公不愿意承认,那我就当是将军私下前来好了。”

事情是明摆着的,史可法肯定知道史德威来到了凤阳,只是不想承担这个责任而已,免得以后落人口实,会有无穷无尽的麻烦。

“将军之意我已明了在心。”张启阳说道“建虏环逼淮扬,毅勇军断然不会坐视袖手。一旦淮扬有警,毅勇军必倾巢而出,不计代价驰援淮扬,纵使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和多铎分个高下。”

“张帅高义,能摒弃成见以大局为重,德威佩服的很。”

“将军可回复史公,就说毅勇军万千将士已做好与清军决一死战的准备,纵使部伏尸江北亦在所不惜。”

“能有张帅今日之言,督师也就放心了。”

“还有一事,烦请将军转告史公,清军进犯江北势在必行,此战决不可免,千万不要有任何侥幸的打算。尤其要提防内贼!”

江北防御体系本身就很不稳定,那些个军头交横跋扈也就算了,偏偏还多是些见风使舵的骑墙派,若是清军的压力逼迫上来,谁也不敢保证有没有人会直接反叛。

对于这个局面,史可法早已心知肚明,只是没有办法而已。

他还奢望着能够用朝廷天威和忠义之情约束那些个军头们。

史德威和张启阳之间的谈话极其短暂,却是推心置腹,尤其是张启阳的态度,给史德威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初阵斩建虏伪酋黄台吉之际,张启阳的大名就已轰传天下,又有在百万乱军之中扶保太子突围的彪炳功绩,更有率领万千百姓南迁之德,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底定颍州,硬生生的为大明国储开辟出一方天地,怎么说也可以算是当世名将了。

这样的人物,就算是跋扈一些也是情理之中,若是柔柔弱弱那才真的活见鬼了。

张启阳的跋扈之名本就不是什么秘密,原以为这是一位如同黄得功、刘泽清之类的傲慢军头,想不到却是如此的彬彬有礼,尤其是在对待史可法的态度上,堪称恭敬。

张启阳和史可法,虽然都是大明臣子,但却不事一主,隐隐还是相互敌对的关系。

但张启阳却对史可法本人保持着非常尊重的态度,虽然不使用“史督师”“史阁部”这样的官面称谓,表示不承认江南朝廷,但却始终用“史公”这个敬语,而且在言辞之间颇多推崇敬重。

虽然张启阳不大赞同史可法的政治观点,同时也对他的用兵方略颇有指摘之处,但是对他本人还是非常非常的尊重甚至是敬重的。

昭昭可法,巍巍史公,流芳千古的热血精忠之士,是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张启阳敬的是他抵抗到底决不投降的精神,敬的是他胸中热血和千秋忠义。

完是因为爱屋及乌的缘故,连带着对史德威也非常的客气。

张启阳能有这样的态度就已经足够了,至少他已经很清楚的表明不会在这个时候试图进攻江南,也就不必再从江北抽调人马来防御毅勇军了。

至于说“倾巢而动协防淮扬”“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的说法,随便听听也就是罢了,又怎么能够当真。

真到了建虏环逼的时候,张启阳若是能够遣一支偏师策应牵制一下,也就算是仁至义尽了,又怎么敢奢望让毅勇军为了江北而死战到底呢?

“张侍讲劳累奔波多有辛苦,又清瘦了许多!”太子起身,亲手给张启阳搬了个坐器,示意他坐到自己身边“张侍讲上仰先皇遗命,中系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