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章:让公主去游说(1 / 3)

让子孙后代缅怀父辈的荣光,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是所有人的梦想,连太子殿下也不例外。

只不过,崇祯皇帝真的没有那么多文治武功可以值得追思,否则的话煌煌大明也不会弄到现如今这个山河破碎熄火塌架的凄惨境地。

时至今日,连太子殿下本人也不得不老老实实的承认,除了以雷霆手段铲除魏忠贤之外,崇祯皇帝还真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功业,而且铲除魏忠贤也不一定正确。

本着为尊者讳的原则,本不应该如此直白的谈论崇祯皇帝的生平,就算是谈论起来也得多加粉饰,要不然的话就有点“大不敬”的意思了。

但张启阳却毫不掩饰的谈论崇祯皇帝的功过是非,而且是当着太子殿下的面公然谈起“非是微臣对先皇帝不敬,仅仅只是就事论事,为的就是……”

“张侍讲不必讳言,我懂。”太子说道“师言就是传道受业解惑,一味的歌功颂德反而是害人害己。”

和崇祯皇帝的刚愎操切完不同,太子为人质朴性情随和,说好听一点是“广纳谏言”,说难听一点则是没有主心骨。

若是在太平岁月里,一定会成为不错的守成之君,但是现在,只能做个任人摆布的玩偶。

“国都沦陷先皇殉国,山河破碎社稷蒙尘,太子可知这是为何?”

大明朝落到今天的这步田地,作为一国之君的崇祯皇帝当然要负责任,崇祯皇帝在位的时候,也曾下过几次“罪己诏”,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但一句“天子失德”就把所有的黑锅都甩给崇祯,那就有点过分了。

“还请张侍讲教我。”

“以前的种种桩桩就不再赘言了,咱们就说这贼虏之事。”

不论大明覆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遍布天下的农民军和辽东的满清才是最直接的因素,这是谁也无法回避的现实。

“咱们先说一说贼。”张启阳坐在太子对面侃侃而谈“所谓的贼,不过是些吃不上饭的流民。与其等着活活饿死,还不如奋起一击挣个活路……”

造反军就是饿极了的老百姓,这也是事实。

与其眼睁睁的等着饿死,还不如揭竿而起去造反,左右都是个死,造反终究还有一线生机。

“易地而处,若殿下是那马上就要饿死的百姓,会不会造反?”

虽然对覆灭了大明朝的反贼恨之入骨,但太子却不能昧着良心说瞎话。

沉默不语过了好半天才开口说道“会,若我是那些百姓,肯定也不会做安安饿殍,是一定要造反的。”

张启阳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今日且不说如何平定造反的百姓,只说大势这两个字。”

张启阳从来都不擅长讲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而是深入浅出的用事实说话“当时群贼四起,辽东又征战多年,朝廷早就支撑不住了。若是能够先抚内贼再平辽患,或者是先抚辽东再专一平贼,都不会崩坏至此。”

大明朝本就空虚的可怕,又是两线作战,同时对付关内的反贼和关外的八旗,财政吃不消,兵力捉襟见肘。

当时早就有过类似的说法——力求避免两线同时作战。

先用安抚的手段把各地蜂拥而起的造反军安定下来,集中实力在关外用兵。

或者是先和关外的辽虏达成比较宽松的和议,把部心思都用在平定内乱上,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不会造成大明朝的彻底崩坏。

“先皇曾有此意……”回过头去看,避免两线同时作战是当时的最优解,太子无奈的说道“只是因为朝廷内部争论不断,最终没有实现。”

崇祯皇帝曾经试图和辽虏议和,好腾出手来对付李闯等造反军,却因为朝廷内部的党争等等缘故最终失败。

“当时的情形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