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会报复的动物(2 / 2)

道姑翾楚 大唐长公主 2228 字 2020-05-01

生灵,即使我们是万物之灵……”

吕洞宾笑道“呵呵,“慈者,万善之根本。人欲积德累功,不独爱人,兼当爱物,物虽至微,亦系生命。”道教书中载述的仙真事迹,无论如何神异离奇,但都是以慈悲仁爱作为基础。

翾楚说“与很多宗教不同的是,道教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道教追求修道成仙、长生不死。“贵生”是道教学说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钟离权道“从《老子》所强调的摄生、贵生、自爱和长生久视;《庄子》所说的保生、全生、尽年、尊生;到《太平经》主张的乐生、重生;再到被道教奉为万法之宗、群经之首的《度人经》中,开卷就宣讲“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宗旨。所有的道书,始终贯穿着贵生的传统。”

吕洞宾笑道“在道教的理论中,神、人以及世界万物,都是大道和“气”衍化的结果,本质上都是同源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之所以有神灵、凡人及万物的差别,是因为宇宙本体的大道在其开创宇宙、衍化万灵万物的过程时,由于“禀气不同”而性质各异。”

翾楚说“从这个角度来说,生命是神圣的,无论是天地的至灵——人类,还是遍布山川湖泽的禽兽鱼虫,其生命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都是“大道至德”的显现。因此,贵生是人类的“至德”。“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对于生命有害的事情都应制止,凡对生命有利的事情都应去做。在道教看来,这是大道本身拥有的普济救世的美德的最好体现,亦是做人的根本与修道的必需。”

吕洞宾笑道“道是伟大的,它生育万物,却不把万物看成自己的亲人;它长养万物,却不据为己有;万物都受到它的恩泽和利益,它却不居功不自傲。这是道的美德,也是人类至高无上的美德。道教修行的终极目标,正是与道合一,所有的修行,就在于学习“道之德”——无私地长养万物,平等地善待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