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三消辨糖尿病(求订阅、求月票、各种求)(2 / 3)

舌中鼓胀有裂纹,在中医这属于中消证,多是由于胃热炽盛所致。您的糖尿病属于中消证和下消证兼有的证候。”

中医在消渴症最常用的辨证手法就是三消辩证法。

肺热伤津、口渴多饮为上消,证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洪数。

胃火炙盛、消谷善饥为中消,证见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苔黄干,脉滑数。

肾不摄水、小便频数为下消,证见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甜,口干,头晕,腰腿酸痛。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可见消渴症主要病机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

症状上就表现为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症。

所以中医在治疗糖尿病多采用传统三消辨证的基础上进行论证。

然而中医临床治疗表明,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病症并非三消的症状独立存在的,往往同时存在,仅表现程度上有轻重不同而已。

导致其分型越来越复杂,也正因为糖尿病分型的复杂,对于医术功底不牢固的中医来说糖尿病也是一种非常棘手的疾病。

包海忠被这中消、下消给弄晕了,问道:“黄医生,你看我这病情这么复杂,好治疗吗?”

“你的病情其实并不复杂,病机在于阴虚肾亏、中焦湿热不清,我给你开着滋阴生津,健脾补肾,清化湿热的方子。”

黄素说着拿出处方单写道:苍术10g、白术15g、茯苓9g、黄连3g、黄芩6g、知母10g、葛根6g、天花粉12g、麦冬12g、杜仲10g、蒺藜10g、狗脊9g、鸡内金6g、佩兰12g、广藿香12g、六味丸12g。

“妙呀!妙呀!”

王新路接过黄素的方子,来回看了好多遍,嘴里连连赞叹。

签过字后,将方子递给张远,让张远仔细瞧瞧。

张远看过后,将方子递给包海忠,黄素嘱咐道:“这剂药喝十四服,然后你重新做个血糖化验,两周后再挂我的号过来复查。服用此方的时候停掉所有的西药。”

见包海忠走后,王新路没有急着让张远叫下一位病人,而是望着黄素问道:“黄素你讲讲你开这个方子的思路。”

“其实我在研究生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中医该如何治疗糖尿病,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绝对是高发疾病,我们可以参考现在西方的发达国家三高患者的比重就可以得知。”

黄素急忙编了一个理由,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善于治疗糖尿病,毕竟今天要看二十多位糖尿病患者,能把糖尿病错综复杂的病机判断明白,可不是一个天赋过人就能搪塞过去的。

随后,黄素挠挠头发,装作腼腆地道:“还好自己研究生四年略有感悟,我发现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脾肾气虚的情况,所以治疗糖尿病的时候,补虚的时候一定要同时补气,所以在方子里加入党参等补气的药物。”

脾肾气虚,脾气虚则无法运化,导致体内津液堆积成痰,严重的就会出现水肿,而肾气虚,就是会出现肾不摄水,小便频数,经常小便或者淋漓不尽、夜尿多、遗尿。

补充的水分要么排除体外,要么堆积成痰,自然人体循环的津液就少了,水少了糖的浓度自然就高了,这就是中医对糖尿病病机的理解。

而肥胖病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表明绝大多数都属于严重的脾肾气虚。

黄素见张远正在奋笔疾书地记录,稍微停顿一会儿继续道:“既然糖尿病患者都纯在脾胃气虚,那么阴虚湿热就成为糖尿病人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