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太监专业户和皇帝专业户!(2 / 3)

者对表演的投入程度,在李建义看来,曹军的表现,还差的远呢,经常会开小差。

比如刚才,曹军不好好候场等戏,却跑去另一组观摩刘松仁的表演,虽然这个好学的态度值得肯定,但行为是不够专注的。

另外,李建义看起来像是六十岁左右的老年人,但他其实是59年生人,今年也才45岁,跟曹军刚好差了一辈。

李建义看曹军,就跟自个学生差不多,不自觉就用长辈对晚辈的态度,说:“只是背熟台词可不行,你还要用心揣摩你的台词。”

面对前辈的悉心教导,曹军也不敢造次,恭敬地说:“好的李老师,我一定用心揣摩。”

看着曹军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李建义欣慰地点了点头,接着说:“用点心演,别好高骛远,把你手里头的正德皇帝演好就行可,说不定以后,你也可以像陈道明张铁林那样,成为皇帝专业户。”

作为太监专业户,李建义对皇帝专业户这件事,还是非常有发言权的。

因为李建义每演一个大太监,就会跟一位演皇帝的演员合作,耳濡目染之下,他对皇帝这种角色如何演绎,也有不少自己的心得体会。

不过,曹军对皇帝这种角色怎么演,没有太大的兴趣,他的理想,也不是成为什么皇帝专业户,那格局就有点太小了。

曹军倒是很好奇,李建义怎么能把太监这种角色,演的如此入木三分。

面对曹军的疑惑,李建义正色道:“我太监演的好,不是我厉害,是因为我见过真大太监。”

听了李建义的回答,曹军有点惊讶,建国以后还有太监吗?但是转念一想,大清1912年才灭亡,有些太监活到建国以后,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李建的诉说下,曹军才了解到,原来,在1965年的某一天,李建义像平常一样去爷爷家玩。

刚走到大门口,恰好遇到一位老人从家里出来。

只见,那位老人身穿蓝色长衫,头戴一顶粗毛线的帽子,款式像是女人戴的那种。

于是,李建义很热情地上前打招呼,喊道:“奶奶好!”

旁边的家人听到后,连忙纠正他:“去,别叫奶奶,叫公公。”

年幼的李建义,并不理解公公到底是什么意思,但也乖乖地改了称呼。

那个人临走时候,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李建义,然后便踱着八字步,缓缓地离开了。

这位公公离开时的眼神和背影,像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中。

当时的李建义还不知道,这段记忆将成为他38年后,一炮而红的关键。

在《天下第一》这部戏中扮演“曹正淳”的时候,他将太监的形态举止诠释的非常到位,也将变态以及心狠手辣展现的淋漓尽致,就连剧组的合作演员都看傻了眼,纷纷称他为“天下第一大太监”。

当然了,李建义也不只是太建才演的出神入化,他的台词才是他最出色的,早在1993年,《三国演义》剧组找到了他,他的配音功底,也第一时间被大众熟知。

在《三国演义》这部大制作剧中,他除了饰演青年陈宫,还兼给二十多个角色配音。

像人们比较熟悉的袁绍、张绣、鲁肃、韩遂、陈宫、华佗等人物角色的配音,都是出自李建义之口。

看过《三国演义》的网友都清楚,这些人物各有特点,一人分揽多个角色,很容易陷入到一种风格中。

但李建义的配音,却让人听得出每个声音都各具性格特点,而且声音的辨识度很高。

在和李建义交流的过程中,俩人完全以一种唠家常的口气在聊天,没有一点距离感。

进剧组之后,曹军一直就很喜欢这位前辈,真正的老戏骨,不是假的那种。

不过,在十多年后的娱乐圈,最通货膨胀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