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8200吨级全集装箱船(2 / 2)

整体技术上不如日本,但南韩的船型主打性价比,与此同时背靠南韩的国家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可以为有意向的船东十分人性化的金融服务,因此也在这块大蛋糕上分到一块。

国内当然也注意到世界航运业的变化,自然也想从中捞上一笔,问题是目前国内船舶制造业过于分散,先进技术的普及度又不高,令自身的船舶竞争力相较于日韩差了一大截。

不仅如此,由于国内金融服务业的滞后,导致其对船舶制造业的支撑有限,尤其是对船东的金融服务上可以说完全空白,这也导致不少有意向的打消了与国内船厂合作的念头。

毕竟一条船动辄五六千万美元,两三亿美元也不算稀奇,先不说这些船东一次性付款能不能拿得出这么多的先进,就算是拿得出,有些船东也不愿意这么干。

因为通常情况下船舶领域的金融服务的利息并不高,船东完全可以用新船的租金或者是货运费覆盖这笔钱,如此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上就只剩下新船的净资产,以此可以继续抵押申请新的贷款,购买更新、更好的船舶,壮大自己的船队,形成规模效应后,利润也就源源不断的飞进自己的口袋。

整个套路有点儿像三十年后的炒房,但要比炒房更加稳妥和高效,毕竟世界上能动用这么大资金搞这一套的本身就没几个,所以这些人到哪儿都船舶制造商的座上宾,能给的优惠那是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全部给到位。

日韩便是靠着这一套将希腊、挪威以及瑞典的几大船王吸引过去,从而获得相当可观的船舶订单量。

国内由于种种原因,完不成这套配套金融服务体系,市场竞争力弱在所难免,但活人也不能让尿憋死。

于是株江厂另辟蹊径,不去跟日韩竞争大吨位的第四代全集装箱船,而是将目标集中在8200吨级这个日韩双方都无法顾及的吨位上。

要知道,大吨位的全集装箱船就好比是长途的重型卡车,装得多,拉得远;但光有大吨位的集装箱船也不行,还得需要一些中等吨位的集装箱船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运输重任。

就如同货运站里的中型卡车,轻型卡车甚至是三蹦子。

毕竟几万吨的大型集装箱船只能停靠那些局指可数的深水大港,至于其他中型港口、小型港口,自然就是中型集装箱船的天下。

既然大型集装箱船需要第四代,中型的就不要?

答案显而易见,自然是更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