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经费(2 / 2)

了他3块2毛8。

本来还不想辛苦跑一趟的温大伟看到这份账单,登时觉得走一走还是挺好的,毕竟这个时候的话费那是一个指数级的递增数列,真要用电话聊,破产绝对指日可待。

相比之下,去老爸哪儿不但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能增加父子感情,多好!

于是回到招待所,跟柳成志和唐建设说了下情况,温大伟便趁着公交车没停运的当口随便收拾了下东西,就登上招待所门口的公交车,一路晃晃悠悠的去了西南兵工局。

温林早就在站台等着,温大伟一下车,就被温林拉到不远处的一个小国营餐馆,刚坐下温大伟就奇怪的问道:“爸,吃食堂多便宜,这里可就破费了。”

说着温大伟自豪的拍拍胸脯:“不过你儿子我现在有钱了,这顿我请,但科研经费的事儿,您老可不能在敷衍我啦!”

“我找你就是说经费的事儿!”温林扫了一眼空无一人的饭馆这才不紧不慢的开口:“局里的食堂人多眼杂,我要带你去会很不方便!”

一听是经费的事儿,温大伟立刻就来了精神。

温大伟用“高端”剃须刀赚得第一桶金后,除了给热处理车间的干部职工提高福利待遇外,便是搞技术升级。

问题是技术升级不但要花钱,而且花的钱一时半刻还未必看得出效果,这也就罢了,关键是很多技术、工艺和设备由于种种原因被限制在很小的生产范围。

就比如说西南兵工局手上的20吨以上的自由锻,仅限于生产军用产品,到不是说民用产品不能用,而是需要局里的审批才能开放。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这对初入市场,需要时刻调整的热处理车间来说无异于是很大的限制。

当然更大的限制还是资金上的问题。

别看“高端”剃须刀的利润高,可要想砸出个新技术或新工艺还是不够看,所以温大伟便想着能不能跟上级申请些经费和政策。

漓东厂上下对此不置可否,觉得温大伟把剃须刀搞好就行了,搞什么技术升级,就算升级了又能干什么?生产更锋利的剃须刀?

至于马军主导聘请的经济顾问郑勇更是对温大伟的想法嗤之以鼻,直言温大伟不懂经济,完全是在胡来,并公开预言“高端”剃须刀这么搞下去日子长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