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2 / 2)

说着看向了赵东和张定均:“你们刚才说,改造5号炉的办法是你们车间的工人提出来的,能让我认识认识究竟是哪位嘛?”

“柳成志、唐建明、温大伟!”

张定均闻言便冲着5号炉周围的一群热处理车间的干部职工喊了三个名字,然而当听到“温大伟”三个字时,有两人的脸色不由自主的变得很精彩。

一个当然是温大伟的亲爹温林了,怎么自己的宝贝儿子又扯进来了?

难道这几天请病假是假的?

没可能呀,这一个星期温大伟在家是吃了睡,睡了吃,恨不得拉屎撒尿都不下床,整个人都胖了一圈儿,怎么可能背后用功搞技术突破?

到是成天想着肥猪拱白菜,跟张明莉捅破窗户纸还差不多。

而另一个就是黄治国了。

温大伟这三个字就跟三根刺一样,扎的黄治国面部神经不由自主的抽动两下。

抢房子的事儿到是其次,毕竟事后厂里又给他补了一套,关键是对他声誉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厂里招过来的三个大学生,张明莉和邓凯都是学理工类的,一个在技术科一个在工艺科,专业对口的情况下很快就在工作上如鱼得水,大的技术难题到是没突破几个,但小的技术改进却出了不少,令厂里上下交口称赞,直言两人的大学是没白上。

而他黄治国大专学历也就算了,最关键是他的本职专业是个文科类的经济学,虽然抱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想法,自学了机械类的相关学科,并取得了相关的大专类学位证书。

但专业学习和自学终归是有区别的。

落实在工作上就是张明莉和邓凯各种的成果斐然,而他黄治国却处处碰壁不说,甚至有好几次差点儿导致昂贵的设备出现故障,进而报废。

正因为如此,黄治国在技术科、工艺科、车间工艺室转了一圈儿后,最后被调入厂办才算找到自己的定位。

直到此时都还没什么,大学生的金字招牌还是很唬人,可偏生在这个时候温大伟突然横空出世,接连解决了两个109鱼雷生产上遇到的技术难题。

不但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得到局里的高度认可。

正所谓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个毫无大学教育背景的回城知青,少年时代混迹厂里人见人烦,狗见狗嫌的厂子弟,居然在关键时刻帮着厂子克服困难,解决大问题。

而一位正经大学毕业,顶着天之骄子光环的大学生却成天只会瞎哔哔,耍嘴炮,遇到真正的问题只能干瞪眼,这样的人就算是大学生,那书也是念到狗肚子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