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备战方略(1 / 4)

太史慈既已归附,却也宣告了王政在皖城的偷闲时光结束了。

喝完周瑜的喜酒之后,他便领着乔绾、鲁肃与太史慈等一同启程,返回寿春。

回到王宫的次日,便有臣下求见,未入门便先道:「主公大喜!」

「是奉孝啊。」王政打眼一看,见是郭嘉,不由侧目问道:「喜从何来?」

「主公动身前往皖城不久,前往冀州使团便已折返,袁绍已同意了结盟一事。」」郭嘉拍掌笑道:「徐州北面暂无忧矣。」

「哦?」

王政闻言心中一喜,面上却很是平静,淡淡地道:「难得袁绍这般爽快了,这般算来,本将的传国玉玺也算没有白送。」

「之前鲁从事分析天下大势便也说过,以冀州的地形,更适合先取西面的兖州,乃至关中。」郭嘉说道:「且曹操与主公相比,孰强孰弱,人尽皆知,有此抉择倒也不出意料。」

「嗯。」王政微微颔首,又问道:「既如此,咱们便可以放开手脚,力为南下备战了。」

「臣见完使者当日,便去找了徐方将军和张公,建议霸府立刻拟定大致的南下方略。」郭嘉低下头掐指算了片刻,道:「想来日内,便可面呈主公览阅,除此之外...」

说到这里,郭嘉顿了顿,看了眼王政,正色说道:「刘表虽有薄名,不足为强,然则其经营荆州多年,治下安稳,国和民顺,谋臣武士更是极多,轻易难以摇动,主公若要一战而定,尚需做好三件事情。」

王政问道:「哪三件事?」

郭嘉屈起一根手指:「首要一条,即严肃军纪!」

啥?

王政闻言一怔,旋即哑然失笑,「本将麾下的军纪向来严明,奉孝何出此言?」

「主公一声令下,自是三军应诺,赴汤蹈火,然则荆州地连六郡,疆域何等宽广?」郭嘉提醒道:「主公到时是否会兵分多路,又是否会水路并进?」

「若是兵分多路,六安、吴县旧事便绝不可重演,而若是水路并进,扬州的降军是否归心,能否奋勇,亦会对盘起到极为关键的影响。」

听到这里,王政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郭嘉虽然没有把话说透,但他已经听出了弦外之音。

六安吴县的旧事是什么?自然是黄忠和吴胜的将帅不和,以及魏延和古剑的分庭抗礼。

这四个人都是他麾下的大将,但说起来却是各有各各的立场,吴胜和古剑同属青州军的派系,但前者代表的是赵县这一脉的青州军,也就是最初的那支天军,古剑则是继承了张饶青州黄巾的部遗产,而黄忠和黄忠则属于徐州军这边的阵营。

他们的冲突,其实本质上就是王政麾下军中各方的冲突,天军自认嫡系,看不起其他部曲,而青州黄巾自认是第二嫡系,一方面紧紧贴着天军,一方面也鄙视其他部曲。

徐州军虽然资历浅些,但因为目前人数最多,又有黄忠、高览、魏延这些虎将作为顶梁柱,也一直在和天军、黄巾军互别苗头。

而如今又多了第,便是江东本地的扬州军,如甘宁,周泰都算这个阵营,甚至可以预见,未来的周瑜更会成为他们的领头人物。

除这些已具有初步话语权的派系之外,王政的军中还有臧霸、昌烯为代表的泰山军、高览在豫州招募的豫州军,以及张辽带过来的并州军等各方兵马,他们因为目前势力薄弱,官阶不高的原因,暂时更多是选择三大势力的其中之一亲近示好,但若是未来成了气候,也未必没有自立门户的可能。

「奉孝所言不错,是本将疏忽了。」

思忖片刻后,王政正

色说道:「你说的不错,军纪必须进一步的严肃,本将当年刚起事时便立下了规矩,军令如山,若有不听军令者,必严惩不贷!」

若是祢衡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