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夺嫡(1 / 4)

齐鲁之地,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俊彦辈出。

齐郡因齐国得名,战国时,齐国于境内置五都、五乡、五属,管理因为商业繁荣而人口众多的临淄和七十二县,临淄便为齐国都城,“城临淄水,故名临淄”。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齐国,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齐郡便是其中之一,治临淄,临淄位列汉之六都之一,可以说一直都是山东境内的繁华中心,郡治首府。

但说来也怪,不论是春秋战国、两汉,以及后面的三国鼎立,齐郡都少有出过什么能影响天下大势的人物,上一个够资格青史留名的还要追朔到汉武帝时期的主父偃。

到了东汉更是落寞,便以汉末至三国这段时期为例,原本的历史上,东来郡有太史慈和刘繇、乐安也有任燠和国渊,连平原这样的小国都先后出了华歆、祢衡以及管辂,只有齐郡和济南很是尴尬,竟是一个有名有姓的都没有。

没有人才,没有英雄,到临淄这个汉之五都也因为战乱而落寞后,齐郡的存在感便愈发低了。

当然,这个世界却是不同了。

因为王政的横空出世,莫说袁绍这样名门望族的出身,便是目不识丁的贩夫走卒,如今也都知道,青州有一个地方叫齐郡,齐郡有一个县城叫赵县了。

也正是因此,即便齐郡眼下并不属于王政的势力范围,但他在当地的声誉,乃至影响力都十分之高,高到即便临淄的士族豪绅一直从旁协助,袁谭至今也尚未完全掌控齐郡。

也正是因此,当得知这个畏惧潜逃的管事乃是齐郡人时,原本觉得王政嫌疑不大的袁绍,也不由半信半疑起来了。

刺客出身贯日门,而王政的夫人也是贯日门的弟子...

将刺客招入甄府的,又是王政的同乡...

还姓吴?

对了,吴是齐郡的大姓,听说青州军姓吴的不在少数,连那竖子的总角不也是姓吴吗?

当然,虽然目前搜集到的信息,几乎都指向了王政,但毕竟都不是铁证,同乡便一定是得了王政的授意了吗?

有没可能是被谁收买了、蓄意以对方齐郡人的身份来栽赃呢?

这一点袁绍并非没有想到,由此引申开来,如果王政真的被泼了污水,那么有谁能得到好处?

或者说,眼下最希望他和王政火并的人,又是谁呢?

几乎下意识的,袁绍便想到了另一个名字,想到对方,他站起来,走到窗漏前,负手盯视着窗外的春景,一双虎目射出两道冷芒。

他默然半晌,突然问道:“元图,你说王政的嫌疑比刘表大,那你觉得曹阿瞒和王御寇二人,谁的嫌疑更大呢?”

逄纪闻言心中一惊,怎么主公会突然提起曹操呢,难道除了间军司外,还有别的人在为他查探消息,且已发现了什么?

虽这般暗自思忖,表明上逄纪却是神色不动,只是小心翼翼地看了袁绍的背影一眼,尽量以客观的、不带半点主观情绪的口吻说道:“曹操与主公乃总角之交,而王政与主公素未谋面,曹操与主公皆为汉臣,互为同盟,而王政却是黄巾贼寇,于情,与理,似乎都是后者的嫌疑更大些。”

“嘿,何止总角之交...”

袁绍回头看了眼逄纪,似笑非笑地道:“若非本将,曹阿瞒一阶阉丑,当年岂能当的了兖州牧?若非本将,他又如何能击退吕布?”

“本将三番四次相助于他,结果换来了什么?”

袁绍声音骤然变得森然起来,一字一顿地道:“这狗才奉迎小皇帝后,竟封自己为大将军,封本将为太尉,此欲凌驾于本将之上,这是什么行径?”

“忘恩负义!”

“额,但最后曹操还是将大将军的封号让与主公了,这说明其还是尊重主公的...”

“狗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