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公瑾以为然否(1 / 4)

只要有人,州牧所说的这些问题皆可迎刃而解。」

陆绩道:「就比如农田遭害、沟渠受损,要想赶在春耕前将之解决,就得有人,待徐州的耕牛、农具、粮种运来,要种地开荒,还得有人故此臣以为,劳力不足实乃题眼。」

一旁的张昭沉吟片刻,抚须说道:「陆太守所言不差,人为农之本。劳力不足之难题,固然亟需解决,并且应该放在首要来解决。但是,姑且就不先论,此一麻烦改如何解决,就假设咱们能把这个难题解决,能从别处召来劳力,却又会出现一个难题,不知陆太守考虑过没有?」

陆绩侧目问道:「张相说的是什么难题?」

「缺粮!」

张昭沉声说道:「现今主公境内大小官仓粮秣皆已不足,在主公所派使者从荆州求来粮食之前,就算召来了劳力,用什么来养呢?」

「况且当初袁绍与刘表便多有间隙,如今江东之主虽是换成了主公,即便双方之前有过结盟,但并未改变扬州与荆州毗邻而处的形势,刘景升其意难测,我方使者即便到了荆襄,无论是借是买,对方到底愿不愿意慷慨解囊,其在两可之间,犹是未知数也。」

「假若咱们召来劳力,刘表却不肯贾粮与我,当如何是好?」

在张昭看来,因为农田遭害、沟渠受损,导致秋收耽误,所以缺粮,然而没有粮食,又召不来劳力,便无法改变眼下的处境,来年春耕便继续会受到影响,进入一个雪上加霜的负面循环。

陆绩一时语塞,一旁的郭嘉却是不以为然,朗声说道:「张相此言,岂非因噎废食?」

「不召劳力,来年依旧不足粮,召来了劳力,紧巴度过,一冬、一春也就过去了,这样起码等到秋天,我寿春可以缓过劲来。」

「州牧,臣以为召劳力之举,势在必行,实在拖延不得!当与求粮并为江东目前之两桩要紧之事。」

张昭闻言瞥了郭嘉一眼,大是不以为然。

什么紧巴度过,还不是要先从徐州调运粮秣的意思么,关键是在他看来缺粮的情况下再去征召民力,太过冒险。一旦粮食紧缺,出现断口,供应不上,必然导致民乱,正待出口辩驳,却突然想起了近日在王政治下掀起的一股暗潮,心中一动,终于还是把到了嘴边的话吞了回去,笑呵呵地道:「郭祭酒此言,呵,倒也不无道理。」

张昭想起来的所谓「暗潮」,并非别的,正是与王政所提议的「平妻」有关。

步宛儿一介婢女能被王政选为正妻,更与吕布的女儿平起平坐,此事不仅大出吕布所料,张昭亦是万分吃惊,他当时人在下邳,不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来寿春的这段时间内,却已有了大致的了解...

建议王政立步宛儿为妻一事,乃是郭嘉主动举荐,更在其中出了大力!

很多人私下都认为,若是举荐的人不是郭嘉,王政绝不可能行此荒唐之事,而由此也可看出,王政对郭嘉的信任之深,简直就是言听计从...

而等到步宛儿明年过门之时,郭嘉这个媒人...不,应该说是恩人的声势恐怕更会水涨船高!

作为支持吕绮玲这边的张昭,私底下对郭嘉此举自是大为不满,然则形势比人强,在如今的徐扬九郡,天大地大,王政最大。

王政把郭嘉视为肱骨,张昭自然也不愿轻易与对方产生什么矛盾与不和。

起码明面是绝不愿意的。

所以郭嘉一开腔,即使现在讨论的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张昭嘿嘿一笑,主动退避三舍,吹捧了郭嘉两句,便坐在一旁,不再说话。

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的王政暗自无语,张昭在他的麾下表现的向来

圆滑,完全不似历史上仕孙权时的那般铁骨铮铮,这让王政颇为无奈,转目另一边的祢衡问道:「正平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