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 / 4)

这时,帐外一人大步跨进,凤目剑眉,身材挺拔,卖相十分之佳,正是徐方。

「阿方...」

吴胜霍然起身,伸手压低其他诸将的饮酒笑语,急不可待地问道:「怎样?」

徐方摇了摇头道:「城里城外的死伤者,包括平民百姓在内,翻拣遍了也并未见到袁术的尸体。」

吴胜大失所望,想了想又道:「这厮会不会乔装打扮,藏在那些俘虏里面?」

「也有几分可能,」徐方道:「古剑这边正在查找,或许会有所得。」

「让这小子仔细点,万万不可有所遗漏!」

眼见吴胜焦躁烦恼,徐方则神情肃然,一旁的文聘与刘宠等人却是笑吟吟的,好像浑没把此当回事儿,刘宠更是大咧咧地摆手道:「吴、徐两位将军何必这般谨慎,大事已定,就算走了一个袁术,他又能怎样?败军之将,不足为虑。」

吴胜勃然大怒,冷冷地瞥了刘宠一眼,心中想着:「若非你这厮的军马与兖州军在城破日不听节制,入城四处劫掠,搞的一片混乱,袁术这老小子又怎会莫名其妙地失踪?」

正欲发作,话没出口,帐外又来一人,十七八岁,中等个头,兜鍪铠甲穿戴的一丝不苟,按剑而行,干净利索,正是古剑。

古剑进入帐内,目不斜视,穿过宴席,步伐矫健地来到吴胜和徐方的面前,「末将见过两位将军。」

「古校尉请坐,」徐方摆手示意,沉声问道:「情况如何?」

「禀将军,扬州军中不肯投降的已悉数坑杀了,计有都伯以上将官七人人,都伯以下军卒九百二十三人,另有城中守军总计三百七十五人,也一并砍了,已经全部悬首城头。」

「谁问你这个了?」一旁的吴胜问道:「可找着袁术了?」

古剑摇了摇头:「不曾。」

徐方则问道:「俘虏中可有人知道袁术的下落,通告下去,若有人能消息,重重有赏!」

「此事末将已然做过,甚至还专门问了城破时跟在袁术身边的几个将官,却是无人知道,都说当时兵荒马乱未曾注意,等回神过来时早已不见了袁术。」

「奇也怪哉...」

吴胜和徐方面面相窥,同时百思不得其解,吴胜更是喃喃自语道:「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这厮到底哪儿去了?」

扬州牧袁术的下落至此成了汉末的一桩悬案,从此再未出现,直到很多年后汝南和九江两地依旧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在平舆城破之日便已战死,否则若是逃了出去,当时大抵都会寻求袁氏家族的帮助。

也有人说他其实没有死,只不过此番兵败心灰意冷,再无什么雄心壮志,便至此隐姓埋名,深居山谷林泉。

反正不论如何,平舆一战后,这位一方强侯彻底的销声匿迹,踪影全无,从此再没有一个人见到过他,人们眼见的,只是九江和汝南两地城头变幻大王旗。

九江寿春的城头,那边金黄色的「袁」字大旗缓缓落下,另一面印着的「刘」字的赤色将旗迎风升起,然而所有的人都知晓,那个「刘」字的后边,其实站着的是一个「王」字。

至于汝南这边则是迅速都被三家势力大肆瓜分,依旧先前的约定,王政不要汝南郡三十七城邑寸土寸地,刘表和曹操各分其半,曹操得北面十八城,刘表则占南面十九城。

当然,刘宠这次跑来招降走的三座城池接下来如何归属,那是他们三方之间的事情了,王政没有兴趣也没有理由参与进去。

但后面经郭嘉提醒,王政突然发现,汝南其他地方他都可以不要,唯有一座城池却是不得不争!

那便是慎县。

无论是走水路还是陆陆,慎县都是汝南郡南下九江的必经之地,此等咽喉要道,王政实在无法拱手让人。

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