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突围(1 / 4)

,骑砍三国之御寇

舒县城头,王政临高远望。

尽管表面上来看,城外的孙策军依旧乌泱泱地,漫山遍野,彷似布成了一张罗网一般,可通过仔细观望孙策军这几日的攻城力度以及戒严的范围大小,王政与周晖等人都有着相同的判断,城下的敌军数目有了变化,而这变化就是从吴胜部对六安发动攻城开始的。

或而言之,此时包围舒县的孙策军马,已不足万人了。

至于这不见的人马到底是被孙策派去驰援六安还是在城外设伏,王政暂时无法判断,但不管如何,敌人的数目既然变少了,王政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好机会。

只守不攻可从来不是他的风格,王政早就精心制定了一份突围的计划,目的自然有二。

若能借此趁机打垮孙策,从而一举扭转战局,自然最好,至不济也要牵制住孙策的本军帅营,使其自顾不暇,没有余力再去顾及分散外地的多路偏师。也好给吴胜、黄忠等减轻一些压力。

这个计划周晖等人自然也是知道,其中魏延便极为赞同:“孙策轻敌大意,多路分兵,此骄兵必败也。现今援军已到,此正是反击的良机。但凭王州牧一言,三军将士枕戈待战,其实已经等候多时!”

周晖沉吟许久,缓缓说道:“突围不是不行,只是可惜城外北边的营寨之前已经被孙策军悉数攻破了,如若不然,要有这几个营寨在手,此番突围成功的可能性或许会能更加的多上几分。”

“州牧意欲何时突围?”

“自是择日不如撞日!”

自入舒城以来,王政一改往日作风,从未亲临上阵,却并非当真无事可做,这段时间孙策军每每攻城他都在一旁细细观察,对敌人何处强、何处弱已是了如指掌,当即命亲兵升起将旗,敲响战鼓。

顾盼左右,王政长身昂立,屹立如山:“自与孙策交兵,本将积恨久矣,其一,彼贼两军阵前口出“竖子“之语,以蔑称辱我,本将堂堂八尺丈夫,是可忍孰不可忍,此一恨也!”

“每有交战,凡我阵亡之将士有落入敌手的,无不遭到剥光、斩首、悬挂等等的侮辱。凡我三军将士,皆兄弟骨肉是也。已经战死,还要受到这样的奇耻。怎对得起他们的在天之灵?此二恨也!”

“本将更听闻吴郡孙氏仕阳翟侯至两代矣,食其禄,受其恩,不思尽忠,反却忤逆犯上,祸乱江东,为一己私欲擅动刀兵,不知害的多少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此三恨也!”

王政此时说话的声音并不算大,言辞也不算如何出众,但是在魅力和“说服”天赋全力开启的情况下,每一句每一字落入众人耳中都像是一个个焦雷滚过般动人心魄。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此三恨如不得雪,死难瞑目,如今六安眼见告破,徐州援军不日将至,当此时也,若不报仇雪恨,更待何时?”

说到这里,他左手轻轻一拍挂在右腰的剑,“锵!”的一声,一道青光如游龙般跃然出鞘,当众人的脑海中留下剑指苍穹、闪耀辉烁的深刻印象时,王政康慨激昂地道:“诸君,谁有勇气,敢与孙贼一决死战的,请往前一步!”

话音刚落,诸将齐刷刷地迈步跨前。

王政的三大恨说起来也是他们的三大恨,尤其是第三恨,毕竟众将名义上还是袁术的臣子,所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至于第二恨魏延等人同样感触很深,至于第一恨说起来倒不是太能引起共鸣,毕竟在场人中论年纪除了乔绾外,也没人能和“竖子”搭上什么边了。

但在说服天赋下众人却也同样愤怒无比,乔绾更是带头尖声叫道:“孙贼当诛,王州牧,我愿为前驱!”

王政的第三恨同样说到她的心坎里去了,要真按本心来说,恐怕在场中只有她是真的单纯出于复仇的心态才上战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