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御诏(1 / 4)

除了泰山郡的赢县以外,其他三处的人选问题都不算大。

琅琊县地处徐州的东北面,又背靠大海,唯一有可能产生威胁的敌对势力便是青州北海。

不过孔融在刘备危急时都未曾出兵相援,无论王政还是麾下文武,都不认为其短期内会有主动进犯的可能。

这一处安排由臧霸负责镇守。

臧霸和昌豨在兵不血刃地夺取郯县上,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但毕竟两人都未曾进入系统。

当然,没有收到此二人的入队申请,或许只代表对王政的认可度还不够高,倒也不能说就是不可靠,不忠心了。

但有这么一层缘由在,王政可以给予足够高的虚衔,却不会轻易给予太重的兵马实权。

有功当赏, 让臧霸、昌豨分别驻守一西一东两大军翼, 军政一把抓,也算是给予了两人独当一面的机会,起码从表面上看,不可谓不看重。

不过后者安排了古剑分权,前者本身的兵马亦不会派遣太多。

最后剩下的两块,一个是彭城,另一个则是下邳郡的南面门户,东成县。

彭城自然是由徐方镇守。

一则其是整个徐州的西面门户重镇,不容有失;

二则不远处的梧县还盘踞着一条骁虎,即便最近没什么动静,王政也不敢大意,有徐方带领天军精锐负责镇守,加上目前下邳城离彭城也不算太远,遥相呼应之下,可保无虞。

至于东成,王政则安排了潘璋前去负责屯驻,防备扬州可能出现的敌情。

这个人选上,王政本是更属意于禁的。

毕竟于禁强毅果断, 厚重坚刚, 加上之前在曹军从伍多年,经验丰富,其后镇守开阳,更是经过不少历练,力拒文丑与冀州精兵一战更是表现出色,声威远扬。

若单论当下综合能力,于禁自然胜过潘璋不少,由其镇守东成,更加稳妥,可保万无一失。

但人无近忧必有远虑,随着地盘越来越大,需要大将镇守一方的城池自会越来越多,总不能永远只靠于禁、徐方吧?

相比彭城而言,东成本身的战略意义没有那么大,袁术在王政心里的威胁也远不如曹操、吕布,斟酌再三,还是定了潘璋, 无非是希望趁有机会的时候, 让其多多磨炼一番。

一个人的才智本领终究有限, 大凡能立下一方功业的君主,多数才智不及幕僚,勇武不及部曲。他们之所以高居人上,一则可得人心,二来知人善用。

有此二者,称王称霸已非难事。

但若说更为难得的才能,其实也是有的,便是敢于放权,冒险去培养部下,给与机会,让他们的能力亦随着势力的发展同步提高。

而这,很多时候也是割据政权的君主和大一统王朝至尊的差距。

李世民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便是觉得从曹操南征北战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智慧来看,军事能力算的上优秀,做一个将领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作为帝王来说,曹操是有不足的的地方。

所谓的帝王术,无非治民,治吏、集权,取才四者。

其他不论,单论治吏而言,曹操便有所欠缺。

治吏者,便是管理文官武部的手段。

汉末是士族豪强的天下,几乎每一方的诸侯,都有他们的力量左右着政治局面,曹操这边亦未能例外。

其政权中有大量来自士族豪强的阶层,如颍川荀氏的荀彧、荀攸,颍川钟氏的钟繇,颍川陈氏的陈群,河内司马氏的司马防、司马朗、司马懿,弘农杨氏的杨修,清河崔氏的崔琰,此外还有郭嘉、程昱、王朗、蒋济等等出自士族的人才。

只是曹操一方面任用士族人才,一方面又始终对士族豪强抱有忌惮,属于一边打击,一边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