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易主(1 / 5)

盛夏的早晨,除了蓬勃的朝气外,还有难得的凉爽。

大战后的下邳城,显得异常的安静。

直到不久后的城门之上,接到命令的士卒敲响了瞭望楼的鼎钟,雄浑悠扬的声音将夜宿楼中的群鸟惊飞,在黎明的天空慌乱飞舞, 同时也打破了寂静。

徘徊下邳多日的大雾,便在此地易主之后,突然间尽数散去了。

城池的景观开始变的清晰,通透,一目了然。

即便天军进驻下邳后,依旧按照惯例首先高声宣告了安民令, 可即便是战乱后又过了五六日,可或许是因为新主乃是恶名昭著的黄巾贼寇, 大部分百姓们依旧紧闭门户,不敢随意走动,便导致此时的街道上除了巡逻的兵卒之外,少见人影。

内城钟声之后,外城又响起了呜咽地号角连连。

那是军营的方向。

随后不久,无数士卒们一个个小跑地出了辕门,按照惯例,这本该是去校场操练的时候,可今天他们却分成了几批,从城外到外城,再从外城到内城,纷纷整齐的列队,做着清街、设防、警戒...

以及迎接的礼仪工作。

在有昨日已有天辅营的传令兵挨部挨营的做了通知,说奉徐少校的命令, 今日午时前,禁止闲人出行, 胆小的窃窃私语, 胆大的出言询问,却原来是之前亲自率军去追击伪州牧刘贼的天公将军王政, 下邳,乃至如今徐州的真正的主宰,据说已开始返程,亦会在今日抵达下邳。

如今的下邳城内,可谓天军将官尽数汇集,不仅有徐方,于禁,潘璋等人,连之前驻守下相的吴胜亦在前日道来,只是说起来三人的官职虽都是少校,不分高低,可基本上自起事以来,每每攻克一座城池,后续的收尾工作几乎都是由徐方总领负责,某种程度上已成了一种默认的事实,下邳也没有例外。

也就间接地等于将最高的指挥权交到了徐方的手里。

而此时,一群在城门等候的文武之中,他自然而然地也站在了最为中心的位置。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日头渐渐高起,气温渐渐升高。

直到众人的额头都开始冒汗时,远处却还不见丝毫动静, 吴胜第一个按捺不住了,他本就缺乏耐心,何况他们这些武将披甲戴盔的,更是受不住闷热。

一边擦着汗,他一边凑到徐方的身前,问道:“阿方,将军到底什么时候到啊?”

“这都快午时了,连个人影都不见啊。”

“稍安勿躁。”徐方瞥了他眼,淡淡地道:“将军之前追刘备军到了沛县,后面见其踏入了豫州终于作罢,派人传书已在回程路上,后面我亦派出哨骑,便在前日,将军已到了吕县,距下邳已不足百里,若无意外,今日必然会到下邳。”

“这样啊。”吴胜挠了挠头:“说起来刘备竟然没北上去青州,北海,反而一路南下去了豫州,倒是出人意外啊。”

“他之前不是什么平原相么?丢了徐州不回老家,去那豫州是何道理?”

徐方还没回答,一旁的于禁却是笑着插嘴道:“青州如今更不太平,刘备不可能去的。”

“文则兄所言不差。”徐方道:“之前糜家也传来过情报,如今袁绍长子袁谭正和公孙瓒委任的青州刺史田楷交战,平原北面是渤海郡,西面是清河国,不是袁军屯扎之地,便是战事激烈之处,刘备亦是公孙瓒的之交,此时哪里还敢回平原?”

“至于北海...”徐方连连摇头:“孔融一介儒生,本就自保艰难,刘备若逃去北海,这等于是将我军也引过去了,此落咎招祸之举,刘备素有仁厚君子之名,不论这是沽名钓誉还是事实如此,应也不会去做的。”

这样啊...

吴胜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