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 高于预期(2 / 2)

最显著的不同就在于,侯晓川有意识地将镜头稍稍拉远,从头到尾甚至很少很少对准管舟的正脸,更多是通过光影剪出他的侧脸和背影,这也使得人物和观众产生一种疏离,这与“突袭”的代入感沉浸感是截然不同的。

然而,宛若流水一般的画面却赋予角色一种神秘,甚至利用这种孤决清冷来凸显出角色自身的仁慈和悲凉,目眩神迷之间就已经为之沉醉,管舟那张娃娃脸在侯晓川的镜头里居然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伤。

观影过程中,穹顶影院窸窸窣窣的低声惊呼此起彼伏、持续不断,血浆崩裂的炫酷镜头让肾上腺素纷纷激荡,但扣人心弦的打斗场面又快速掐住喉咙,惊呼声才刚刚冒出来,紧接着就屏住呼吸继续观看。

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置身其中,享受着如同过山车一般的刺激体验,再次证明大荧幕的独特魅力。

不过,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

过犹不及。

侯晓川没有能够克制住自己,太过想要证明自己,以至于太过炫技也太过煽情,慢镜头的运用略显多余,甚至是突兀地打断情绪。

另外,第三幕的高潮打斗戏份,没有克制的调度和剪辑反而丢失了真刀真枪的精彩,比起前两幕的打斗戏份来说明显逊色,应该引爆的情绪在这里却是出现了回落,这对于商业电影来说无疑是一个遗憾。

在侯晓川创作巅峰期的时候,这些毛病短板都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瑕不掩瑜,整体质量依旧令人眼前一亮。

更何况,陆潜真正看中侯晓川的特质在于,全局掌控,从第一部的草灰蛇线一路串联到第二部和第三部,进而形成一个恢弘全局,这也是侯晓川记者出身的一个特长,希望能够让系列电影脱胎换骨。

从这一点来看,“疾速追杀”出色地完成了系列开启的任务,甚至还高于预期,显然,侯晓川宝刀未老。

当电影结束,整个放映厅陷入黑暗,全场观众没有发出声音,静静感受着心脏撞击胸膛的响动时刻,无疑是整个夜晚最美妙也最动人的时刻;然后,字幕缓缓上行,放映厅就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比起言语来说,掌声才是最有效也最直接的情绪表达手段,从稀稀拉拉到轰轰烈烈,掌声渐渐汇聚在一起,爆发出难以置信的能量,点亮整个穹顶影院。

如此场景,即使经历十次百次,但每次重新经历的时候,依旧忍不住心潮澎湃,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

电影,多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