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应用于军(1 / 3)

汉并天下 东仙轩辕 3173 字 2021-12-30

面对刑部尚书樊明的疑问,天子刘洵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详细的解答,毕竟此时光学玻璃还没有下文,自己也没必要提前解释。

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天子刘洵专门从少府调集了三十万缗钱财,拨给兵部百工司用作转款,专门用来研发光学玻璃。

一开始,天子刘洵心中还有些迟疑,自己是不是有些冒进了,毕竟以此时的科技水平来说,研发光学玻璃这样的“高精尖”器物多少有些超前了。

可是当中常侍耿国将东昌郡进献的琉璃珠呈上来的时候,天子刘洵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太过保守了。

东昌郡进献了八颗晶莹剔透的琉璃珠,也就是后世的玻璃珠子,不过在此时却是非常难得的珍宝。

天子刘洵欣喜不已,一颗接一颗的拿起来放到太阳光下照耀一番,只见这八颗琉璃珠都可以折射阳光,只是相比于后世的通透玻璃,这八颗琉璃珠显得比较混沌,透过来的光线不是很好,明显可以看出来折射率不是很好。

不过这已经让天子刘洵非常吃惊了,有了这八颗琉璃珠在,就足以说明以此时的工艺水平完全可以进行光学玻璃的研发,至少的基础技术上,是不存在任何屏障的。

当然,天子刘洵的心中也做好了思想准备,即便是做出了光学玻璃,也绝不可能与后世的光学玻璃一般好用,这一点认知还是有的。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兵部百工司集结了上百名琉璃工匠,这些工匠全都是大汉各地的“精英强将”,几乎代表了此时大汉琉璃工艺的最高峰。

百工令杨墨几乎天天都扎在琉璃工坊内,废寝忘食的埋头光学玻璃的研发,将整个百工司的事务全部交给了手下官吏。

对于百工令杨墨来说,此时光学玻璃的研发已经成了重中之重,光是天子刘洵的关注,就已经足以说明一切,让百工令杨墨无时无刻都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一日,天子刘洵忙完政务之后,摆驾来到了建昌宫内,正在宫内的复道上行走,看着宫中壮丽的景色。

忽然,一名小黄门急匆匆的赶来,将一份奏章递给了中常侍耿国。

天子刘洵忽然心中一跳,只见中常侍耿国喜形于色,急忙走了过来,大声说道:“启奏天家,兵部百工令杨墨上奏,天家诏令研发的透光琉璃已经研发成功,兵部百工司还按照天家的图样,打造了一副千里镜,现已经呈到了未央宫内!”

“什么!”

天子刘洵万万想不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兵部百工司竟然就研发出来光学玻璃和望远镜,原本自己还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以为研发光学玻璃的过程没有个几年是不可能完成的。

听到这个消息,天子刘洵也没有心思再游览风景了,急忙摆驾未央宫。

当天子刘洵赶到未央宫宣室殿的时候,兵部尚书史曾和百工令杨墨已经等候在此,在天子刘洵的桌案上摆放着两个精致的木匣子。

兵部尚书史曾、百工令杨墨行礼之后,天子刘洵也不多说,直接上前打开了两个精致的木匣子,只见其中一个木匣子之中盛着一枚扁平的琉璃片,这枚琉璃片与以往的不同,没有任何杂色,完全就是半透明状,拿在手中可以透过琉璃片看到后面的景物。

不过天子刘洵还是微微一叹,自己手中的琉璃片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远没有达到后世光学玻璃的透光程度,只能透过琉璃片本身看到很模糊的镜像,这样的琉璃镜片只能说是半透明状态。

接着,天子刘洵又拿起另一个木匣子内的千里镜。

只见兵部百工司研发出来的千里镜是单体式,用硬木制作筒身,加上一前一后、两片打磨好的光学玻璃,但是此时的光学玻璃很是简陋,虽然已经褪去了原本的墨绿色,整体都是白色透光,但是依然很是浑浊,甚至是模糊不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