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5章 禀殿下,圣旨到!(3 / 4)

盈自然是难辞其咎。

但再怎么说,刘盈这个‘监国太子’,也还只是个尚未加冠的孩子而已······

未成年,没实际掌控朝权,又有太子的身份、整修郑国渠的功劳,再加上老娘吕雉的保护,刘盈顶天了去,也就是一个‘储位不稳’。

甚至就连这个‘不稳’,最终也大概率是暂时不稳,并不会对刘盈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害。

而萧何作为朝臣百官之首,实际掌控朝政的丞相,又贵为‘开国第一侯’,无论关中发生什么事,萧何,都是天然的第一责任人。

如果今年,关中真的因为萧何‘不作为’,而导致粮价鼎沸、民怨沸腾的结果,那萧何最好的结局,也是‘自杀未遂,引咎告老’。

如此一来,萧何出奇的对刘盈展露出‘言听计从’的姿态,也就是可以预见的了。

想到这里,刘盈也是面带轻松地稍出一口气,对萧何笑着一点头。

“首恶得惩,余者,便可稍行宽恕。”

“且今,曾与钱氏之谋者,已有过半尽售米粮与少府,以明其志。”

“即除钱、张二氏,余粮商、米贾,皆无不轨之行,便且不罪吧······”

“距萧相所限之‘初三月甲午’,尚得三日;待三日之后,再议此辈之罪。”

“若其皆从令,而尽售米粮于少府,便暂恕其罪。”

“若不从,再依国法治之。”

说到这里,刘盈望向萧何的目光中,也是稍带上了些许善意。

“及杜氏······”

“但不从贼之谋,反告贼于廷尉,非但无罪,还当彰其功!”

“孤意,赐杜氏金十斤、布一匹,以彰其义举?”

说着,刘盈不忘佯装纠结的底下头,自顾自‘呢喃’道:“若非杜氏商贾之身,孤本还当请奏父皇,荫杜氏子一人,以为宫中侍郎······”

听闻刘盈这一番满含深意的‘自语’,萧何只心下一安,面带淡笑的一拱手。

“家上如此处置,臣以为,甚是妥当······”

对刘盈‘屠钱、长二氏,赦余者,彰杜之功’的安排表示认可,萧何稍沉默便可,也终是委婉的道明来意。

“如此,关中粮商米贾,当皆除。”

“于关中粮价之事,家上,可有何谋划?”

闻言,刘盈却是满带轻松地笑着一摆手。

“此事,萧相大可无忧。”

“孤已行令少府:尽收粮商米贾之存粮,而售于长安南之粮市!”

“另于关中各处,以‘每方圆五十里一处’光设粮市,以石二千钱,售平价粮与关中民!”

“如此,关中粮价自平。”

“及秋后,又日后,关中粮米之货、卖之事,孤还欲同萧相缓谋,以促粮米官营事······”

听闻刘盈终于不再遮遮掩掩,将‘粮米官营’四字道出口,萧何终是在心中长出了一口气口。

而后,便是萧何从职业的角度,将粮食官营所需要做的准备、可能遇到的难题,尽数摆在了刘盈面前。

“若欲以少府,专营关中之粮米,臣以为,家上当于以下三者,早做筹谋。”

“其一:欲专营粮米,少府便当于秋收之后,尽购关中民所得之粮。”

“依往昔,相府所得之数,关中岁产粮米,当不下一万万八千万石余。”

“又今岁,家上彻修郑国渠,渭北当可丰收;如此,关中今岁秋收,当得粮米二万万石上。”

“此二万万石,农税可取千五百万石,又少府入内帑之口赋,可折粮数百万石。”

“余一万万八千万石,民当自留其半,以为冬粮。”

“如此,少府欲专营关中粮米,当备足够米九千万石之钱,方可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