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形势要变(1 / 2)

派出所长一声大喝,马宝驹的叔赶忙灰溜溜地走了。他叔叫马振国,是陈庄乡的一个颇有点名气的包工头,这几年赚了一点钱,也是达到万元户级别的了,在他们村子里家族势力也比较大,可以说也是横着走的主。

但碰上手里掌握治安大权的派出所长,他再怎么横,也要吃瘪,宋金柱碰到陈志城,就招呼着他进去和他们一起喝一杯。

陈志城心想以后还要在陈庄乡继续混下去,多认识几个人也是好的,那就坐下来和他们喝几杯吧。

马春燕见到了乡里的大人物,就不敢劝说陈志城不要喝酒了,只好先带着娇娇和狗蛋两个回了家。

酒桌上有小学校长、企业办主任、教委主任等等当地的大拿,这些人一开始并不把一个养猪场的场长放在眼里,宋金柱叫他过来,那是因为两人有合作关系,让他过来凑个热闹。

但不大一会儿,这些人就对他肃然起敬了,陈志城对国家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政策规定,了如指掌,以后如何改革,如何发展,将来国家会变成什么样的面貌,给他们说了一番,直说的他们目瞪口呆。

“陈场长,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国家以后会比发达国家发展的还要好?”小学校长的求知欲比较强,便问他。

陈志城道“再过三十年,我们国家的经济规模将仅次于米国,位居世界第二,并且直追世界第一,别看我们现在科技、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三十年后,我们将实现全面超越,在某些方面甚至领先世界水平,到那个时候,没有人敢再小瞧我们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也会显著提高。”

听了他的话,宋金柱等人还是摇摇头道“不可能,不可能,听说外国的月亮都比我们的圆呢。”

“现在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但三十年后,那就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了,你们可以拭目以待。”陈志城笃定地对他们说。

“小陈喜欢说大话,乡长今天也说了大话,说要让我们肉联厂一年的生猪宰杀量要达到十万头,我就是天天杀,也杀不完十万头猪啊,现在反正吹牛不上税,不说这些了,喝酒。”宋金柱端起杯子说。

乡长刚刚把他给批了,让他想办法扩大生产规模,争取三年内实现年宰杀十万头猪的目标,他正愁着呢。

陈志城闻听此言说“宋叔,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说,只要厂里真能一年宰杀十万头猪,我就能养出十万头猪来。”

宋金柱看着他说“现在厂子效益不好,杀那么多猪卖给谁去?乡长的话听听就算了,千万别当真。”

乡出所长哈哈大笑道“老宋,你敢不听乡长的?”

宋金柱笑了笑道“不是我不听,实在我没那个能力,这个肉联厂厂长啊,当的我头疼。”

“你这个肉联厂的厂长可是肥缺,谁想吃肉,不找你宋厂长他连猪毛也吃不到。”教委主任也说了笑。

宋金柱道“你们就不懂了,生猪屠宰市场已经放开,想吃肉,以后就不用到肉联厂买了,上面天天在改革,改的我们心里头都没底了,这肉联厂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了。”

“哪能啊老宋,什么厂子倒了,你肉联厂不会倒,谁还能不吃肉?只要吃肉,肉联厂就倒不了。”派出所长不相信。

宋金柱摇头道“张所你不了解情况,现在要搞活市场,允许私人宰杀,想吃肉,能买到肉的地方就多了,肉联厂没了计划指标,就跟私人宰杀没什么区别,顶多再过几年好日子,有亲戚朋友的,千万不要再进肉联厂上班了。”

“老宋,有这么严重吗?我侄子中专马上毕业,我还想让他去县肉联厂的呢。”小学校长惊心了。

宋金柱摆了摆手“县肉联厂日子也不会好过,有门路的,就不要进这种单位了,别将来后悔,一点办法都没有。”

宋金柱说的确实是实情,而他确实也不想再干肉联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