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章 滔滔大势 小小涡流(3 / 4)

去时,包道乙已经扭头下楼了。

这只是发生在滔滔大势中的小小插曲,宁毅并未在意。回到霸刀营,便被刘西瓜拉去讨论想法,他知道刘西瓜在这两天里连续参加了两场诗会。李清照的几首词已经被她用掉了,像什么“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云云,以她平日的作风居然去表现这种小女人的愁思,委实让人错愕,别人恐怕会以为她在藕花深处遇上仇家埋伏,因此写了首词……

除了李清照的,还抄了《等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金陵就是江宁,她一辈子没去过,也顺手乱抄,据说是在慨叹包道乙这种人蒙蔽了方腊,她为之痛心疾首……事实上这些诗词乱扔出来,大伙就都已经明白她背后有枪手,但能够随手写这种诗词的枪手还是把许多懂诗文的人吓得一愣一愣的。当然,诗词好不好对刘西瓜这种游戏般的态度没什么影响,哪怕打油诗也没人敢说什么,但好到这个程度,有些吓人而已。

此时北面的战事不知道已经打成怎样,朝廷认真起来,宁毅知道方腊的战线还是全面收缩了,伤兵一直在被运回来,厉天闰则抓了一批批的人,总数上虽然不多,但令得气氛更加凝固肃杀。

宁毅操纵着霸刀营的全盘关系,在杭州城内布成为杀包道乙而设的巨网,看起来是要令杀包道乙对杭州的影响降到最低。但实际上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在方腊军系中令朝廷的间谍力量得到合理安插,这已经不是在对付包道乙这个简单层面上看问题,而是已经在战略的高度上直面方腊和永乐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童贯的十五万军队在北面面对方七佛,而他则是在这里以闻人不二的力量面对方腊,要在日后为尽快结束这场战争这种影响历史的高度上做出关键的推力。

不过在日后的历史记载上,最为人浓墨重彩书写的并不是这件事,而是在与包道乙发生冲突的三天之后,霸刀营进行了一次选举,这次的选举相当儿戏,这是在宁毅与刘西瓜的随意讨论中发生的闹剧之一——在当时看起来确实是很随意的举动。这场选举让霸刀营内所有人投票选了几个原有的官员,大家一头雾水,选了之后,票数统计的过程未被公开,每人的得票并未公开,结果显示,选举后所有的小头目全部维持原状。

在这之前,刘西瓜在考虑着有关宁毅的想法该如何开始,从什么方向入手,第二天宁毅随口扔出了一个说法“让他们选一次”。这种选举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但就是让人有这样一个概念“有这么一回事”,往后也将进行几次,口头上要对他们说“这个让你们自己做主”,但实际上不理他们的想法,几次之后,他们也许会有人因为利益原因考虑这件事,只要有第一个人出来抗议,上面就会让步。“你觉得有问题?这次我们公开一点。”“你觉得还有问题?这次我们再这样公正一点。”“还有问题?你说怎么办?”久而久之,有关争取以及这件事他们确实可以说话的概念就会形成。

在这之前的历史上,一件事大家无法决定,举手表决这样的选举实质一直是存在的。但唯有这一次简单如儿戏的选举,连同霸刀营、刘西瓜等人接下来数年间进行的一系列事情,确实在后世被认为是民主制的第一次有意识的萌芽。

尽管这萌芽最初诞生于一片大家都未能看清的混乱与混沌,在最初的几年里,那小小的光点饱受各种风吹雨打,经历了各种颠沛流离的辗转,兵凶战危的肆虐,甚至一度被它的创始者扔在无人理会的荒野,它时亮时灭,看不清未来,但在几年之后,这颗种子还是茁壮地发出了芽来,顶开了头上的巨石。在后世看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