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八章留下或离开(1 / 3)

第八七八章留下或离开

虽然崇祯皇帝很想改变澳洲的大明,但是有些东西真的不是努力就能弥补的。

大明本土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和百姓的努力固然分不开,但是大明本土的先天优势关系更大,这些优势包括人口多,政府的政策倾斜,银行的资金支持,专家团队的技术指导,最后才是百姓的努力。

但是,澳洲大明并不一样。澳洲大明虽然没有司农寺的部门,把劝课农桑规为户部,可事实上,户部只需要收税和发放官员俸禄,至于其他……只能说惯性使然。

这些优势澳洲大明都没有,所以想在澳洲大明想复制大明本土的成功很困难,空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

或者说,只有崇祯愿意改变是不够的。

明显,崇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在卢象升成立天雄军之初,天雄军将士以大名府青壮为老底子,这些将士都是普通的百姓,农民出身。可是随着这些年,他们随着卢象升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渐渐成为了官身。

崇祯也对这些军士予以官爵,人只要有了权利,就会想着以权谋私,不少百姓费心劳力垦荒,把一块生地,收拾成了熟田,良田。

澳洲大明的官员,不分文武,都像是闻着血腥味的鲨鱼一样,一拥而上,或是巧立名目,或是威逼利诱,或是强取豪夺,总之,官员和贵族会把这样的良田,变成自己的良田。

光有良田还不行,必须有人种,百姓都成了自耕农,谁给他们当佃户?

可以说是,澳洲大明又复制了朱氏大明的腐败和土地兼并,搞得澳洲自耕农越来越少,并非是澳洲移民减少,事实上,澳洲孤悬在海上,没有海,想逃离澳洲也非常困难。

可问题是,澳洲大明百姓就像原来的百姓一样,惹不起官员和官府,他们就躲得起,反正澳洲地大物博,随便找个犄角旮旯,就可以生活下来。

澳洲人口虽然在崇祯那里没有突破十万人,事实上澳洲的人口不下二三十万人,这些人要么几户或者几十户躲在一个地方不出来,自给自足,要么就是向内陆迁徙。要知道澳洲非常大,有森林,山区,平原。

总之,崇祯这点人手,只是占据澳洲的一小部分。

崇祯的顾虑,卢象升也知道,但是他没有办法管。

带头违法乱纪的都是那些卢象升的旧部,或者朝廷里大员的亲属,这些人跟着崇祯出海建国,本身家财丢光,他若是动狠手,他们就跑到崇祯面前又是哭泣,又是闹。

这其中又是周皇后的父亲周奎最为可恶,现如今周奎名下不下三十万亩田地,其中三分之二都是熟田,也都是他强取豪夺过来的。

卢象升有的时候羡慕全旭,全旭在这一方面就比较彻底,首先军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直没有拉下,全家军将士都知道他们是普通百姓出身,保家卫国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军人在享受了诸多福利和待遇之后,就不能仗势欺人。

这一点全旭管的非常严格,事实上,不严格不行,要知道经过职业训练的军人,一个人对付普通百姓太容易了,一旦他们养成了这种习惯,那就没有普通百姓的生存机会。

想发家致富哪有那么容易,新华农场刚刚开始的时候,全旭为了解决技术问题特意从大明本土调过去一些专家,为了改良牲畜品种全世界购买种牛种羊,为了提高农场收入干脆在新华省建立了大量的酒厂和纺织厂,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大明银行强大的融资能力,还要赶上百年一遇的权力更迭,然后才有了现在的新华省。

全旭在发展地方经济的时候,拥有充足的资金,这些资金来源一部分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红利,一部分则是大明皇家海军和皇家陆军的缴获和劫掠。

现在澳洲大明想要让百姓的农场想赚钱,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没有启动资金,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