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四章共同发财(1 / 4)

第八四四章共同发财

“臣明白了!”

“明白就好,作为帝国的首相,解决任何问题不能太简单粗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当虑百年事。十年内,我们需要丁口有高比例的净增涨,但在十年之后,这种高比例的净增涨,是不是还是合宜的?你都要考虑到。不能此时头痛医头,十年后再头痛医头,”

全旭笑道:“大明现在是超级大国,有亿兆百姓,有任何差错都会给百姓造成重大的损失,就像人口问题,提升人口有很多种方式,而降低生育年龄,依靠法律问题来制约民众,不仅仅是最愚蠢也是最混账的行为,权力可不是这样用的,老百姓不是木偶,不是傀儡,他们都会思考的人!”

“臣受教了!”

导致当世高夭折率的因素很多,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生活习惯不良、抵抗力弱而医疗条件差,世人多子对幼儿照料不足,都是高夭折率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全旭实施新政,包括城市的建设,即使没有条件实现现代城市体系,也基本上是照近代工商业城市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环境卫生工作的治理,小小的卫生环境治理,可以杜绝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疾病和百分之九十的疫病发现。

全旭的新政一旦实施,甚至没有刻意的去重视高夭折率的问题,就仿佛发生奇迹似的、高矢折率立竿见影的降了下来。

大明帝国想要最终奠定根基,没有人口上的优势是不行的。同时,密集的人口,能保证新兴产业获得足够多的剩余劳动力以及足够庞大的销售市场.

人口多有好的一方面,而一旦人口超量,消耗资源过多、国内矛盾将循环激化的弊端就会日益暴露。

在后世,全旭其实也遇到过非常多的无奈。

就像计划生育政策,早在建国之初,天朝的婴儿夭折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人均寿命不足四十岁,建国后很快就进入了人口的调整增长期。

随着天下太平,社会安定,医疗条件的提高,人口增加的速度逞爆炸式增加,可问题是中国的土地是有限的,粮食的产出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过多的人口,也会使土地所产出之米粮不足,兼之兼并横行,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而不会平衡之道,天灾人祸皆能掀起灭国之灾难。

在那种情况下,只能进行有计划的生育。

至于眼下,全旭更不怕人口增涨过速,他所行的对美洲的殖商渗透政策,以及北非的吞并政策和天竺的洗劫政策,也恰恰也需要输出大量的剩余人口。

全旭也是出于种种复杂、甚至彼此矛盾的考虑跟权衡,遂将人口过剩的隐忧压下不说。

不过,对于政务院的意见,他还是以客观公平的态度进行评价:“因公而有争议,是好事,讨论得越彻底,将来出问题的可能性越小!”

沈明泽充基量是中人之资,不过,他却有一个优势,努力学习,擅长举一反三。当然全旭为他定下了“首相当虑百年事”的基调之后,他就在政务院内部工作会议上,学习了全旭用数据调查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首先就是借助皇家学院的资料和人力,进行了从秦朝到大明朝逾一千七百余年间,山西、陕西、河洛地区共出现一千两百多次旱年。

但是,大规模旱灾,共计十三次,而黄河溢口、漫决、改道之灾,近四百年,要远较陈宋朝以前为频。

经过这次数据和资料的对比发现,随着这三四百年以来,旱涝灾害自然灾害的频率比宋朝之前增加了三倍有余。

大明从来不缺乏聪明人,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沈明泽等内阁大阁开始连续坐阵京城的皇家学院,针对这个问题邀请学者和教授进行讨论。

这次学术性的讨论,还有外籍人士加入,分别是参与过徐光启修撰《崇祯历法》的汤若望、龙华民(意大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