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重生者的无奈(2 / 2)

结果是从80年代末期开始,国内老牌强势的银行业、航空业等没有了产业政策倾斜,在和外国企业的竞争中逐渐没落,留下的空白市场也被老美迅速抢占。

所以说老美忽悠外人不眨眼,忽悠起自己盟友来也不手软。

而且忽悠老大哥人家可算得上苦心孤诣,英伦三岛的gd数据不光鲜,老美干脆修改了gd算法,让他这位盟友什么也不干,gd增长百分之三十。

就问你怕不怕?

在这套组合拳之下,老大哥没有一点后顾之忧,于是开始“休克疗法”。

拿国内来说,万万不能学老美那一套。

私有化确实能让企业迸发活力,但私有化也玩不转我国这么大个市场。

就拿电网和铁路来说,私有化了,前期投入研发,哪个私人资本肯舍得砸钱,资本的目的就是盈利,不盈利的资本都死了。

这两个行业,几十几百亿资金投下去,连水花都掀不起来。

也只有国企才能如此不计成本的投入,包括到后世,铁路还一直亏钱,绝对不是玩笑。

再对比一下自由世界灯塔的老美,看看他们国内的铁路运输和电力情况,就能知道哪种情况更合适。

总之,一些基础民生行业,必须也必然要掌握在国家手里,一旦放到私人手里的后果就是,最底层老百姓车坐不起,电用不起。

可话再说回来,现在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喊着“赶超英美”的口号。

大伙的信心都很足,可说到如何赶超,谁也给不出可行性意见。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实力要素不可转换。

人家欧美的先进,是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某些技术能弯道超车,但某些方面,弯道超车闹不好,是会出车祸的。

发展说起来要靠谁,靠的是各行各业的人才。

周扬扪心自问,他就能动动嘴皮子,上辈子不是理工狗,也不是技术汪。

就算是,放到眼下也只能慨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国家实力的积累就像一张紧密的大网,一环扣着一环,没造出特种钢材这一环,即使空有发动机制造图纸,也很难让两环扣起来。

说到底,国家的发展,从来都不是靠某一个人,某一个行业。

而是要靠整个行业水平的提升。

总结起来,没有优越的制度,只有适合和不适合自己的制度。

欧美的先进,绝对不是因为制度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