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第一桶金(1 / 3)

女服务员见他俩站在柜台前不走,就问“买还是不买?”

韩灿宇和刘树民对视了一下,韩灿宇激动地说“买!两双!一双42号,一双41号!”

女服务员半信半疑地看着他俩,问了一句“嗯?”

“回力”鞋是名牌鞋,以往来买这种鞋的一般都是家里的大人领着孩子,还没有两个孩子自己来买的。

韩灿宇从上衣兜里掏出钱,递给女服务员。

女服务员没想到这两个孩子真有钱、真要买,乐呵呵地说“我说小土包子,你俩是中学生吧,还真挺有眼光啊,还真不是土包子。行!”

女服务员挑了一双42号的,一双41号的递给他俩,看了看他们的个头,又看看他俩的脚,说“这鞋挺贵的,别买回去穿着不合适,我看你俩都挺干净,就让你俩试一试,白鞋,可别给弄脏喽。”

韩灿宇和刘树民赶紧说声“谢谢”,弯下身子试了试鞋。

穿上鞋的那一刻,他俩感觉自己都要飞起来了,他们心想“名牌就是名牌,真好啊!”

他俩一人抱着一双“回力鞋”,心里都要乐开花了。

韩灿宇说“现在剩下的钱不够买运动服的了,连便宜的也买不起了。”

刘树民安慰他说“那咱们以后赚到钱了再买。”

他俩走出百货公司,推着自行车在街道上溜达。

地摊上有个卖水靴子的,见他俩过来,就说“哎,小伙子们,走过路过,别错过哈,买双水鞋呗,马上到雨季了。”

这里的人管高腰的的水靴子叫靴子,管矮腰的水靴子叫水鞋。

他俩随口问了一下价格,韩灿宇发现比堡子上便宜一些。

他把刘树民拽到一旁,小声地说“前几天大集,我妈想给我大弟弟买一双水鞋,觉得太贵,就没买。他这个比大集便宜,要不……”

没等韩灿宇说完,刘树民就明白他的意思了,说“行!”

他俩把手里剩下的钱,一分不留地都买了水靴子,还跟地摊老板讲了讲价,把价格往下又降了点儿。

地摊老板拿一个大面口袋往里装水靴子,边装边说“你看咱这水鞋,油黑锃亮的,多艮气(当地土话,带劲的意思)。”

刘树民说“大叔,装一双红色的、一双3岁小孩儿穿的。”

韩灿宇说“红色的和小孩儿的不好卖,不要。”

刘树民说“给玄姨和你大弟弟。”

韩灿宇迟疑了一下,刘树民说“大叔,快点装,我们要赶路呢。”

他俩连饭都没有吃,把“回力鞋”和水靴子放在自行车后座上绑好,韩灿宇坐在前面的大梁上,高高兴兴地往回家赶。

玄卓善手里拿着他们给自己买的红色的水靴子和给好一买的小水靴,高兴得半天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第二天,她在家里用大米粉和大豆蒸了一锅“散状”(朝鲜族风味食品,一种米糕),晾凉后,切成正方块,装在盆里;又在泡菜缸里捞出来两棵腌好的辣白菜,放进一个大搪瓷盆,用包袱皮包好,让韩灿宇送到刘树民家,说让他的家人尝尝。

韩灿宇把装“散状”的盆放进网兜,挂在车把上;把辣白菜放在车后坐上,骑上自行车,一溜烟儿地就跑了。

韩灿宇和刘树民拿着卖水靴子赚到的钱,简直是心花怒放,开心得不行不行的了。

韩灿宇突然想起了他们俩曾经在尹金平老师家看过一本书,叫做《第一桶金》,他问刘树民“哎,你说,咱们这些钱,算不算是咱们的‘第一桶金’?”

刘树民乐了,说“算!不管钱多钱少,都算!”

玄卓善穿着那双从县城里买来的红色的水靴子去上班,一路上谁见到她都往她的脚上看,因为镇上还从来没有人穿过红色的靴子。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一个个地都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