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六章 工业革命(十三)(3 / 3)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4085 字 2022-02-12

夏正统且不论,只说能在1768年提出让朝鲜王“用天子礼乐”,也真是……

也是可见夜郎国的士大夫脑子朽成什么样了,不说开眼看世界,开眼看周边都是奢望。

朝鲜的腐朽势力和封建意识,可比这边根深蒂固太多了。

和日本鬼子真刀真枪打了许多年的大金,一直到1970年末代“世子”李垠“薨”了,才在72年末把自己的称呼从“内阁首相”改掉。

标准的为“君父”守孝三年、丞相继承大统的套路。

比起来盗皇族墓毫无压力的绿林赤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狗脚朕的传统,两边的情况真的是差得太远。

不管是现实还是传统,这个自称“小中华”的玩意儿和大顺之间的区别,都大到了其实压根不能学的地步。

两个人之间的交流,因为默认的基础性的一些东西,牛头不对马嘴。说着同样的汉语,用着同样的经典,可交流起来完全对不上路。

交流到最后,权哲身只能试着说出来自己来的目的。

“实不相瞒,孟兄,你说的这些东西,我一时间难以明白。”

“我此番来这里,是听闻盐政改革废盐垦荒后,一些大儒乡绅良善者,买了好大一片草荡。”

“欲复古时井田之制、乡约和谐,欲行古时学校政治。是以特地来到这里,明日就要前往南通北上。”

“我见孟兄亦非那种庸碌之士。”

“之前听闻盐政改革时候,诸多生员闹出大笑话,有人讽之,诗云:唐宋鞋袜数斤棉,踏进清霜趁暮烟。”

“浅绿周衣长曳地,真红长扇半遮天。”

“才读一卷言能律,财尽千金尚有钱。”

“朱门尽日垂头客,若到乡关意气全。”

“此等腐朽之辈,与大道全无用处。”

“若我辈中人尽皆有君子之气,能如古之道德,恐这天下也未尝不能治。”

“如今终于有人尝试买田,而行书中大道。孟兄久居此地,难道不曾去看看?”

一听这话,孟松麓忍不住苦笑出声,心道自己何止是去看过?自己就是学派里的人,和泰州的余部、明末诸先生的后学,一起尝试搞了这么个类似于前朝何心隐聚合堂的东西。

自己此番出现在松江,也正是因为这个乡约复古的大村社出了问题才来的。

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简言之一个字,缺钱。

这一次修阜宁到南通的运河,所有在淮南圈地的团体或者公司,都必须要按照地亩数量,出这份钱。

省里面只给解决三分之一的款项,剩下三分之一,谁得利、谁出钱。

刘钰压根不想把这个立成样板,既不给特殊拨款,也不给优免待遇。

甚至还写了封信嘲讽,把程廷祚气的急火攻心,差点吐血。

信写的倒是简单,里面就一句话:绵庄先生不是在解决现实问题,而是搭了个舞台演一出上古的戏,满足各个学派的复古愿望。假装现实的主要矛盾是人均百亩之田如何吃饱,然后通过复杂的尝试得到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人均百亩田是可以吃饱的!